第08版:理论·新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

  章懿

  新时代的大国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特别是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竞争。相比世界发达国家,当前我国人才竞争力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新技术、新业态不断出现,对各种高素质人才产生了大量需求,而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滞后于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发展,导致我国高校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出现结构性不匹配。因此,如何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有效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以应对国内外客观挑战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新质生产力体现出新时代生产力的质变与跃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过程也是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与发展过程,是产业发展由“模仿学习”向“赶超引领”的产业竞争力攀升过程。2024年1月,教育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服务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建立开放型的产业学院,探索实体化运作,推动产教联合体建设。因此,聚焦新兴产业链,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形成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现代产业学院为平台,加快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创新支撑体系,是高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经之路。

  现代产业学院是以提升高校服务特定产业能力为目标,整合高校、政府、行业、企业资源,建立以创新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兼具学生创业就业、技术创新、科技服务、继续教育等多功能、多主体深度融合的新型实体性办学机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使得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持续冲击传统生产模式,新质生产力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为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提供更多的源头供给、科技支撑和新的成长空间。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牵引推动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需要从主动对接新兴未来产业、聚焦核心科技创新攻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力。

  以新兴未来产业为先导,建设高校现代产业学院,推动区域经济创新性发展。当前,人工智能正在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因此,高校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能够为新兴未来产业涵养、贮备、注入资本、技术、人才等高端生产要素,快速推动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这不仅能有效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将有力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战略支柱产业需求为引导,强化现代产业学院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新质生产力强调整合科技资源进行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为此,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要围绕新兴战略产业需求,强化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课程开发等工作,建立共享合作机制,进行资源共享和有效整合,开展产学研协同融合创新,推动现代产业学院与产业经济之间的协同发展,塑造二者的利益共享、命运攸关的共同体。于湖南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而言,要基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时代大势,找准湖南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探索“双一流”学科长远建设目标,为强化我省战略支柱产业新质生产力优势蓄势赋能、提质增效。

  以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为主导,深化“政行企校”多元协同发展模式,促进教育供给侧与产业需求共生共长。科技创新人才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支撑,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相互协同、一体化推进,才能共塑科技创新的优势。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就是要通过政策引导,企业、行业、产业园区等深度参与,整合不同系统的教育资源,学校教育教学与企业生产进行精准化对接以实现知识生产的协同化,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发展之间实现精准对接,实现知识生产的协同化、人才培养的协同化,为地方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如在产教融合方面,德国的“双元制”就是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在职培训相结合,以企业在职培训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政府积极推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这些做法对我国在探索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产业需求共生共长方面都起到了积极借鉴作用。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基地特约研究员。本文为2023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湖南高职院校‘湖湘工匠’新生代培养路径研究”(23B1117)阶段性成果】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