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理论·新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培育创新文化 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王克修 王露曼

  核心提示 

  无论是创新人才的培养,还是创新成果的取得,抑或是创新成果的转化,都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支持,都离不开创新文化的滋养和熏陶。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无论是创新人才的培养,还是创新成果的取得,抑或是创新成果的转化,都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支持,都离不开创新文化的滋养和熏陶。习近平总书记在6月24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的“八个坚持”中,“坚持培育创新文化”,就是重要经验之一。

  目前,在培育创新文化上还存在一些与创新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深层次问题,比如制约创新发展的观念障碍依然存在,激励创新的氛围风气还不够浓厚,勇于探索、不惧失败的勇气仍显不足,科学探索精神需要进一步弘扬等等。必须坚持培育创新文化,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培育创新文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基

  创新是体现人类主体性的高度自觉的行为,是对客观世界有价值的认识、实践和改造。与其相适应的创新文化,是从精神、制度、物质和行为层面激发生产要素与生产关系不断重组的思想动力,是公民参与科学、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思想保障。由此,新征程上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关键是要把创新文化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全过程,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最终决定力量。在我国,生产力的概念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而逐渐完善,人们最终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先进的文化能够影响创新的行为和创新的方式,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创新文化的生产力属性表现在从根本上改变了经济发展的方式,无论是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还是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创新文化的存在改变了劳动者的思想,催生出了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近代资本主义和近代科学的兴起,有其文化的支撑。在16世纪至17世纪的欧洲,以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创新意识为代表的新思潮,为欧洲工业革命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创新文化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正是因为这种创新文化,科技成果得以快速转化,劳动生产率显著提升,人类社会因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发展生产力需要培育创新文化,使其为各类创新活动提供整套价值观及作用于实践的行为规范。创新文化需要具备以下特征:一是倡导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从无到有”的创新过程,一定是创新主体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敢于挑战传统理论与权威的。 二是宽容失败。无论是创新还是创业,都很难一次成功,往往是经过很多次失败与挫折。因此,宽容失败的文化非常重要。三是尊重创造的社会风气。创新者的成果能否被认可和充分体现价值,与文化环境息息相关。只有在一个尊重知识、崇尚创造、保护产权的价值导向下,才能激发出无穷的创新热情。

  湖湘文化中蕴含着强大的创新基因

  历史一次次证明,根植于传统文化中的创新基因和创新精神,才能产生持久的创新力。顺应中华文化发展大趋势的湖湘文化,为中华文化的持续创新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湖湘文化中的创新基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推陈出新的变通思想。湖湘学派中的著名学者胡安国、胡宏都主张,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弊端,必须变化创新改革。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等晚清湖南籍重臣,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进行变革,对近代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黄兴、蔡锷等为推翻几千年封建专制,作出了重要贡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包含湖湘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伟大的革命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二是兼容并包的整合精神。湖湘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不存门户之见,又自成一体。比如,历史上著名的“朱张会讲”是湘学与闽学的交流与相互借鉴、吸收的成果。三是忧患意识锻造的创造性人格修养。从本质上说,忧患意识也是一种创新意识,它是人的理性思维为探求客体内在必然性,对现实存在进行否定性思维的一种外部情感表现,是具有创造力和推动力的精神动力。岳麓书院作为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提倡学子“传道而济斯民”,培养出了一大批心忧天下、至诚报国、敢为人先、经世济民的知识群体,他们通过改革创新不断推动社会进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湖南要充分发挥湖湘文化敢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应变能力,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体制,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文化氛围,建立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宽松环境。

  传承创新基因,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从创新文化生态系统视角分析,可在以下方面改进,以传承和激活湖湘文化创新基因,提高创新文化系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是推陈出新,推进多样化、差异化创新价值链的形成,优化创新主体间的共生合作关系,实施开放式创新和嵌入式创新。面向全球市场配置资源,围绕价值创造,构建涵盖市场调查、设计研发、成果转化、采购生产、公关营销、评估反馈等全平台一体化的创新群落及产业联盟。二是综合创新,健全创新文化生态系统的公共条件。如建设功能设施齐全、管理服务到位的创新园区、孵化器、公共实验室、共性研发平台和中试基地、公共信息服务中心和图书馆、数据库等。完善创新生态系统的支撑体系,特别是充实人才供给和培养体系,建立科学高效的中介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增强信息情报服务的能力,改进政府职能和工作流程等。提升政府自身管理创新和创新治理能力,通过转变观念、持续学习、组织再造以及政策协同,借助信息公开与专家咨询,推动公众参与试点试行,并搭建平台以推广经验,强化政府在创新系统中积极的引导和保障作用。认真落实好《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质升级行动计划》,力争成为全国创新版图中的重要一极。三是勇于担当敢为人先,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供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要将眼光放长远,在科学制定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努力营造宽松的、创新友好型的舆论环境和政策环境。为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有必要系统梳理相关支持科技创新和先进产业的一系列政策,并在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指导下,将其系统化、精简化、可操作化,同时努力营建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此外,还应进一步强化创新榜样的示范作用。袁隆平和万步炎两位科学家是科技创新的典范。袁隆平一辈子潜心研究杂交稻,毕生扎根在稻田之间,其身上折射出的崇高品质和创新精神,对于新时代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启示意义。“时代楷模”、荣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万步炎树立科技报国、勇攀高峰的志向,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征程上挑大梁、当主角、攀高峰。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科学家精神的深刻内涵。要通过选树榜样、宣传榜样、学习榜样,使崇尚科学、追求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作者分别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二级教授;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课题“数字时代大学生国家文化安全意识培育研究”(ND247796)阶段性成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