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中部向新促崛起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5月28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进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建设和内涵式发展

  刘丽萍

  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是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高远的历史站位、深邃的战略眼光谋划思政课建设。新征程上,高校思政课建设必须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为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的主渠道、主阵地,思政课需进一步提质增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政课。思政课长期稳定、体系化的课程体系,既体现了思政课的政治性、权威性,也确保了其科学性。这些年,为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组织开展了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周末理论大讲堂”、“手拉手”集体备课活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提升了思政课教师素养,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基本素养。除此之外,教育部还组织了一流本科课程评选、高校思政课建设优秀成果巡礼等活动,催生了一批教学理念新、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思政必修课,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要在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前提下,继续在思路创优、师资创优、教材创优、教法创优、机制创优、环境创优等方面发力,全面提升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坚持问题导向,让思政课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2014年,上海大学开设的通识选修课“大国方略”成为特色思政选修课的重要标杆。该校组建优质跨学科教师团队,向学生讲述世界变化中的中国,育人功能与思政课相辅相成,是思政必修课的有益延伸。而后,在“大国方略”课程的辐射和影响下,“锦绣中国”“法治中国”“绿色中国”等“中国系列”课程共同组成了上海特色思政选修课。《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各高校要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总的来说,好的思政选修课既要将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政治责任,又要立足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实际工作中的痛点堵点问题包括:一是怎么处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选修课的开设绝不是单独设课,而是要在教学内容上与必修课深度连接、相互配合,更好地发挥课程集群效应。二是激励骨干教师、资深专家在选修课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思政选修课建设需要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综合素养,在全面提升必修课质量的艰巨任务下,如何整合更多优势师资投入到选修课建设是需要破解的现实问题。

  思政课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和专业性应在全面统筹中进一步提升。课程建设是一项整体性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师资队伍、教材与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能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近年来,高校思政课协同育人机制逐渐完善,但支持思政课课程体系整体建设的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的专业性离不开专家的指导和思政课教师的深入研究,应当从演化规律、要素结构、实践功能的角度整体布局,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资源、建强师资队伍,从而更好发挥思政育人的整体性和有效性,推进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建设和内涵式发展。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研究员、长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为2022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及其时代价值研究”(22A0606)阶段性成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