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湘江周刊·艺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心向未来 逐光前行

第03版
心向未来 逐光前行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1月26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耄耋老人戴建华的艺术情缘

  闻心

  83岁的戴建华,戴着一顶小黑帽,须发皆白,却依旧面色红润、精神矍铄。他的长长的胡须和深邃的皱纹里,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写了许多精彩的故事。

  从军数十载,戎马半生,戴建华退伍转业,先后在邵阳、娄底、海南、广西等地的文艺单位任职。2003年,戴建华从广西北海市文艺创作研究所的岗位上退休。他没有选择安逸地享受晚年,而是回到长沙的农村老家,走上了一条自学绘画之路。那一年,已是花甲的他,宛如一个追梦少年,对绘画充满了热爱与好奇。

  “退休之前,我从没握过画笔。”戴建华说,在文艺单位工作期间,他主要从事文字工作,出版了几部长篇小说。工作之余,他经常与单位的美术专业人员交流,观看他们画画,默默汲取艺术的养分,但始终没有握住属于自己的那支画笔。直到临近退休的一天,一位擅长画牡丹的湖南画家来到北海市文艺创作研究所交流。戴建华与这位老乡一见如故,饶有兴趣地看他画了好几天画,被深深吸引。宣纸之上,朵朵牡丹热烈绽放,层层叠叠,如梦似幻。戴建华的心里,一颗艺术之花也开始绽放。

  戴建华决定追寻自己的艺术梦想。回湘之后,捞刀河畔,他把一间朴素的农家院舍改造成画室,名叫“捞刀河画屋”。大门上印刻着一副楹联——“杉遮竹拥泥香屋,雀噪蝉鸣涂鸦人”,仿佛就是他恬淡生活的写照。院落里,高大的杉树郁郁葱葱,斑驳厚重的院墙饱经沧桑,台阶里面一间简陋的小房间里,戴建华常常在一张大长桌上作画。没有专业指导,没有名人背书,戴建华成了一头不知疲倦的老牛,辛勤地耕耘在自己的艺术田地里,凭借着对艺术的热爱,一步步摸索着前行。他的每一笔都凝聚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20多年来,几乎每天他都在这间“陋室”里习画,上午3个小时,下午2个小时,他的画笔很少停歇。寒暑交替,冬去春来,时间仿佛在这里放慢了脚步。戴建华笔下的画作越来越多,挂满了院墙、木梁、窗棂,农家小院饱蘸艺术的色彩。

  戴建华喜欢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常常仔细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从中寻找创作的素材。他好画牡丹,又喜画梅花。近年来,他又一头扎进山水画的创作中。

  他忘不了年轻时多次到访张家界,被那里的奇秀山水震撼的经历。2020年至2022年,年近八旬的他,突破高山和高龄的阻碍,背起行囊,独自踏上了前往张家界的旅程。在张家界采风的20多天里,他一人、一包、一部相机和一些干粮,每天早出晚归,漫步蜿蜒的山路,攀登险峻的山峰,聆听潺潺的流水,俯瞰连绵的群山,赞叹翻腾的云海。他用心去感受张家界的一座座山、一弯弯水,也从中找到了自己艺术生命的韵律和节奏。回到画室后,戴建华久久沉浸在张家界的诗情中。他效仿愚公移山,每日移山不止,历时两年,用自己的笔墨创作出一卷0.7米宽、100米长的长卷作品《壮美山河——走进张家界》。这幅作品于2023年12月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展出的“复兴之路——新时代书画名家邀请展”上与观众见面。山峰、云雾、流水,画卷将张家界的34处景点搬到了宣纸上,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张家界的青山绿水之中。作品展出期间,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好评。

  “只要我还能拿起画笔,就会一直画下去。”戴建华说,他是一位老共产党员,亲历了中国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的伟大历史变革,虽然已至耄耋之年,但依旧想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把对祖国的爱倾注在笔端,描绘壮丽河山,礼赞繁荣盛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