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真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百余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干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经受了一个又一个考验,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书写了辉煌的篇章。取得如此震古烁今成就的一条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这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我们党全部的理论和实践中,是我们党须臾不可忘的根本历史经验,也是我们党继续前行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人民主体地位,其思想内涵至少包括以下四个维度。
坚持人民是社会历史主体。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从而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人民在社会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人民群众是劳动的实际承担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了人民是社会历史主体。
坚持人民是价值利益主体。人类生活于其中的价值形态世界,都是由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因此价值利益应该由人民共享。坚持人民是价值利益主体,是坚持人民是社会历史主体的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了“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部署。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随时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坚持人民是方法智慧主体。《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曾感慨,中国共产党总能从大多数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注重及时发现、总结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向人民学习,坚持人民是方法智慧主体,既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
坚持人民是监督评价主体。人民是监督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是无所不在的监督力量”。人民也是评价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他还重申了评价的标准: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几个维度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人民是社会历史主体解决的是群众创造历史的问题,人民是价值利益主体解决的是一切为了群众的问题,而人民是智慧方法和监督评价主体解决的是依靠群众以及如何依靠的问题。为了群众和依靠群众不可分割,如果只讲为了群众而不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目的就只能是幻想;如果依靠群众而不为了群众,最终也会被群众背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人民主体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一。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紧紧依靠人民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作者系湖南女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唯物史观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研究”(23A068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