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理论周刊·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心向未来 逐光前行

第03版
心向未来 逐光前行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1月25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索新模式新路径,着力培养智慧养老技能人才

  胡业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截至2022年底,湖南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376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20.84%,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压力大、任务重、要求高”。日前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要“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支持和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结合自身优势和社会需求增设银发经济相关专业,合理确定老年学、药学、养老服务、健康服务、护理等专业招生规模”。为此,我省相关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新模式新路径,大力培养智慧养老技能人才,助力智慧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强化专业学科创新,顺应智慧养老服务发展新需求。智慧养老服务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产物,相关高职院校应积极顺应这一新业态需求,加快传统养老服务和管理专业学科扩容增量、数字化升级改造、强化科技赋能专业学科提质发展,创新开发专业核心课程、通识类课程。专业课程除了传授社会福利学、老年人心理学、老年人护理学、健康管理与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还应开设提升学生智能知识水平、信息素养、数字技术能力的信息技术通识课程及智慧养老产品研发等专业课程,并实施智慧养老样板间等实训项目,使学生能够运用智能信息化技术进行老年人辅助照护、健康监护、社交支持等服务和管理工作,进而成长为“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成长快”的智慧养老产业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强化职业素养培育创新,着力培养智慧养老技术技能后备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包含通用职业素养和专业职业素养。培养智慧养老技能人才,既要从工匠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规矩意识、进取意识、诚信品质六个维度加强学生通用职业素养培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尊老为先、助老为乐、护老为责”理念,涵养爱心、耐心、细心、恒心、责任心,同时大胆摸索以数字化、信息化为支撑,连接产品、连接服务、连接管理、连接家庭的智慧养老新模式,提升专业职业素养。相关高职院校应主动对接现代民政事业和区域现代服务业对于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提出的更高要求,将其融入智慧养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一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热忱服务好老人尤其是老年病残、困难群体;二是拓展职业素养培育新路径,引导学生在各种实践中提升职业道德品质,比如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养、上门照料、文化娱乐等服务,并给予学分认证;三是组织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国际前沿”“我心中的青春养老人”等职业素养培育系列活动,培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使命感。

  强化产教融合创新,整合各方资源合力培养智慧养老技术技能人才。当前,应以服务养老行业“高端化、智能化、专业化”转型发展为宗旨,整合各方要素资源合力培养智慧养老技术技能人才。政府方面,重点由人社、民政、教育等职能部门协同引导开展“共育区域养老服务人才”战略合作,并积极传播敬老孝亲优秀传统文化、现代科学养老文化,推动乐龄文化进校园、养老文化融专业、企业文化入班级;养老行业协会方面,可建设养老文化教育基地与数字博物馆,联合高职院校及相关企业建设智慧养老实训实践中心、智慧养老与银发经济研究中心、智慧养老教学培训中心,并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推动开展养老护理等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及评价;企业方面,拓展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老年康养中心,共同探索“双元制”人才培养框架下联合办学;高职院校方面,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级、省级、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技能竞赛或跨专业协同创新项目,常态化开展技能抽查,不断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综合素养;社会方面,可以志愿服务项目实践为重心,聚合学校、社区、社会组织、医院等机构的智慧健康养老力量,打造医疗服务、餐饮服务、文娱服务、照护服务、基础服务、社工服务“六位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参与其中的高职院校学生的实操能力和技术水平。

  (作者系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