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娜妮 刘 芾 张东红 李 娜
娄星区,各乡镇卫生院内,娄底市医卫科技特派员开展急救知识培训工作,除基层医务工作者,附近村民前来观看学习;
涟源市,一群白大褂走街串巷话“急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人人学急救;
新化县,地处偏远的村落迎来科技特派员,村医们精神饱满学习心肺复苏基本操作、过敏性休克处理等急救理论知识和技能……
连日来,娄底市医卫科技特派员把初心使命“写”在田野大地上,分赴全市89个乡镇、街道、林场,将专业的急救知识“送”进乡村。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越来越多的“第一目击者”学习技能,抢抓黄金时刻,让急救实现“时间最短,速度最快,救护最佳”,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先行先试彰显担当
强化部署,制定路线图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无论是医生还是普通人,急救时都在与死神赛跑,尽全力拯救生命。
11月1日,娄底市召开医卫科技特派员进乡村开展急救知识培训工作推进会,旨在面向乡村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心源性猝死的黄金抢救时机为发病后4分钟,其他意外伤害及突发疾病的最佳抢救时间虽相对较长,但仍遵循越快越好原则,且需谨慎处理伤口。此次专业培训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刻不容缓。
娄底市卫健系统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把开展医卫科技特派员进乡村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市卫健委以及各市直医疗卫生单位扛牢主体责任,强化监督指导,及时纠正偏差,总结经验。各县市区卫健局以及乡镇卫生院协同配合,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落实,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工作的有序开展与落到实处。
在调度现场,娄底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易军波多次表明,医卫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服务基层,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补齐农村医疗短板的重要举措,是让健康惠民举措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是利在万家、造福百姓的大修为,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步。
娄底市卫生健康委、市红十字会联合印发《娄底市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培训规划》《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年度培训实施方案》,制定路线图,对标对表高质量实施。市县(市区)两级人才办、卫健委按照“需求导向、双向选择、精准对接”原则,通过派出、派驻单位双向摸底,按需配送医疗专家服务基层;坚持党建引领,依托临时党支部打造“三个一”品牌,常态化建立医卫类科技特派员下乡工作局面,打通医疗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真抓实干展现作为
多措并举,编织农村急救网络“最后一公里”
应对突发事故,除了专业救援能力的强大支撑,还需要提升公众自救能力。为打通急救体系服务农村“最后一公里”,今年,娄底率先采取线下与线上、培训与科普相结合的方式,进乡村开展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分步有序推进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不断提高乡村“第一目击者”的急救实施率。
娄底市卫健委坚持对标对表,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全市50名医卫科技特派员分成17个小组,在下乡开展培训前已经过系统性的培训——现场救护新理念、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法、过敏性休克急救、创伤现场急救等理论知识,利用模拟人进行操作培训,演示心肺复苏具体操作和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呼吸气囊的使用、海姆立克法及创伤四项操作等急救技能,并通过专业考核。
医卫科技特派员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效能和专业特长,做好全面、细致的准备,把真功夫学在身上,把硬功底攥在手里,把最关键、最实用的应急救护技术传播到乡镇基层。
在荣华乡田果村,村医苏忠兰喊来附近村民,向前来授课的娄底市医卫科技特派员吴孟良、王展辉取经。两位医生跪在地上,在模型上演示心肺复苏的具体操作,村民点赞,“第一目击者最美,‘跪着’比站立更高。”
培训体系优质高效
立足长效,“全民学急救”驶上快车道
吃东西被异物卡住了怎么办?发生过敏性休克了第一时间怎么处理?身边有人心跳骤停如何施救?……11月28日,在新化县卫健局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班上,娄底市中心医院专家以“理论+实践”的模式,向学员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顺利通过理论和实践考核后,学员还可获得“娄底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培训合格证”。
这样的场景,在娄底各个地方上演。娄底市卫健委通过新闻媒体、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文艺宣传、橱窗板报、编制学习资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营造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组织专业的师资队伍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部队、进警营、进社区、进农村,开展急救知识现场培训活动400余场次,受训人数达5万余人次,深受广大市民好评。
10月13日下午,双峰县和森城市公交车服务有限责任公司驾驶员李湖波驾驶31号公交车在湾田学校对面站点停靠下客时,看见公交车前方两位老人焦急地抱着一小孩在向路人求助。他急忙上前询问,得知小孩被葡萄卡喉,脸色发黑,已近窒息。生死关头,李湖波立即运用自己掌握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通过双手快速有力地按压小孩的上腹部,顺利将葡萄挤出,小孩转危为安。
一次出手,一线生机,一条生命。娄底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壮大人才队伍、完善组织形式、探索长效机制,切实为基层医务者提供近距离、易掌握、高品质的急救知识,提高群众自救、互救、他救的意识和水平,为保障群众的健康安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