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柳英 通讯员 王君
11月16日中午,47岁的蔡仙妹站在教学楼门口,熟稔地与来接孩子回家的家长们打招呼。
一只只大手牵上一只只小手,高兴地朝着校外走去。几个调皮孩子的笑声如弹珠,嘻嘻哈哈洒了一路。
这样的场景稀松平常,对蔡仙妹而言却十分珍贵。只因这里的孩子,是患有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征等心智障碍的特殊少年儿童。
2018年,蔡仙妹创办永州市冷水滩区新希望特殊教育学校,为众多特殊少年儿童家庭点亮了新希望。这些年,孩子们在这里接受康复训练,学习与人相处、融入社会,家长则在这里相互交流、相互抚慰。
400个孩子一个“妈”
“蔡姐,最近两个孩子学会了自己穿衣穿鞋,也不随意打人了。”向桂香一手拉着一个孩子,告诉蔡仙妹。3年前,一对双胞胎均被确诊为智力障碍,让向桂香一家陷入困境。蔡仙妹创办的学校不仅免费提供康复训练,每月还为他们发放300元补贴,这让向桂香重燃希望。
不收学费,还倒给钱。这些年,周边县区不少患儿家长慕名而来,现在学校已招收400名学生,孩子们亲切地称呼蔡仙妹为“蔡妈妈”。虽然几乎每年都在亏钱,但蔡仙妹说,再难她也要把学校办下去。
“因为我也有一个患了自闭症的孩子,带着孩子四处求诊、求学的心情,太痛苦。”蔡仙妹说,2015年她的小儿子被确诊为重度自闭症,她带着孩子跑遍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治疗,身心饱受煎熬。
自闭症无法治愈,只能靠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防止病情恶化。蔡仙妹了解到,冷水滩区有不少特殊少年儿童,却没有一家专业的特殊教育学校,于是她决定办一所学校,来帮助儿子和更多像儿子一样的孩子。
蔡仙妹辞去收入不错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特殊学校的创办,筹资金、找场地、建团队……2018年,在冷水滩区委、区政府的扶持下,冷水滩区新希望特殊教育学校成立。这是湖南唯一一所民办特殊教育学校。
很多孩子命运的齿轮就此转动。近年来,该校康复中心共康复各类残疾学生2600余人,其中听力残疾学生康复后入普率达99%以上。2021年该中心被湖南省残联、省人社厅评为“全省助残先进集体”。
为爱重复千千万万遍
“一句问好,一个指令,可能要重复千千万万遍。但孩子们的每一次进步,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让人充满幸福感。”倪红艳是一名自闭症早疗师,她坦言,当初思想挣扎了一周才决定接下这份工作,但在家长的一声声认可中,她逐渐懂得了这份职业的价值。
为了给孩子选到好老师,蔡仙妹注重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教师的实操、理论和伦理道德培训。这几年教师队伍稳定下来,已有67名教师。学校基于每个孩子的情况因材施教,每班安排2名老师开展基础学习技能、学习能力、自理能力、运动技能等训练。
特殊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17日上午,学生家长蒋丁凤、伍超走进课堂接受每月一次的实操培训。她们说,老师很负责,平时还会根据孩子具体情况,对家长进行针对性辅导,孩子进步很快。
蒋丁凤的孩子今年7岁,是一名脑瘫儿。她撸起孩子的袖子说:“以前他经常摔跤,这些都是留下来的伤疤。现在他的平衡能力和认知能力强了很多,我也轻松了不少。”回忆起过往独自照顾孩子的艰辛,如今的蒋丁凤显得很平静。
伍超性格开朗,谈话时脸上总是挂着笑。“融合教育效果蛮好,女儿现在可以到普通班,与平常孩子一起学习了;小儿子以前不说话,前不久他拿着一支桂花,突然冒出一句‘妈妈,好香呀’……”伍超说着说着,眼泪突然流下。原本在一旁搭积木的女儿,赶紧走过去安慰妈妈:“妈妈,不要哭,我好了。”
每分钱都花在学生身上
前不久,冷水滩区熙品美殿服装店负责人匡琳为学校捐赠了200余套衣物。临走时,匡琳问蔡仙妹,学校还需要哪些帮助?蔡仙妹将她领到一间教室,指着一名男孩说:“这个男孩的家被火烧没了,你可以直接帮助他。”
作为孩子们的“蔡妈妈”,蔡仙妹熟知每一位孩子的情况。她介绍,这个男孩从小因智力障碍被遗弃,养父母靠骑摩托送货将他养大。家里虽清贫,但从来没有亏待过孩子,每天上学都会给孩子准备一盒饺子、一袋酸奶、一袋彩虹糖。暑假男孩不慎将家里点着,养父母没有责怪,更没有想过放弃这个孩子,这样的家庭值得救助。
从事特殊教育与康复公益事业近4年,蔡仙妹已投入450余万元。很多爱心人士得知蔡仙妹贴钱办学,自发捐款,希望她用于学校管理,但蔡仙妹思来想去,还是认为把钱花在学生身上更有意义。“大家信任我,愿意把钱交到我手里,我必须保证每分钱都花在学生身上。”蔡仙妹说。
多年来,蔡仙妹坚持对残疾人困难家庭定期实施救助,她所资助或筹集的善款已达260多万元。
2021年当选永州市第六届人大代表后,蔡仙妹提交《关于实行残疾人康复救助“提标扩面”的建议》,推动全市范围内残疾儿童康复补贴标准由原来的每月1500元提高到1600元,救助范围由原来救助0至6岁残疾儿童扩大到0至17岁残疾少年儿童,为众多特殊家庭减轻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