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平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每当我们唱起或者听到这首气壮山河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就仿佛看到了那炮火连天、战火纷飞的战争画面,就会想起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杨根思这些英雄的名字。
2020年10月19日,“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展。无数的人们怀着敬仰之心和敬爱之情在这里向“最可爱的人”致敬!看着那一幅幅照片、一帧帧视频、一件件文物、一个个场景,还有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名字、那些陌生又熟悉的故事,什么叫以劣胜优?什么叫以弱胜强?什么叫英雄气概?什么叫不畏强敌?什么叫同仇敌忾?什么叫万众一心?大家心里都有了答案。
抗美援朝是一场伟大的胜利之战,这是正义的胜利,是和平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时间已经过去了70年,或许我们永远无法还原历史的现场,无法进入革命前辈的灵魂世界,甚至无法抵达英烈们的精神高地,但英雄的红色故事、先辈的红色基因、胜战的红色密码,如同红色的血液,在我们心中流淌,源远流长。
在展览中可以看到这样一块展板,清楚地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历任领导”,其中“司令员”一栏赫然印着彭德怀、陈赓、邓华、杨得志、杨勇的名字。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五位志愿军司令员在志愿军的任职情况。
历时2年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深刻影响和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无论对中国、对朝鲜半岛、对东方,乃至对整个世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一伟大胜利,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这一伟大胜利,使我国获得了长期和平建设的环境,极大地提振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了全民族的爱国热情,凝聚起了建设新中国的无穷力量;这一伟大胜利,锤炼了经过严酷战争洗礼的人民军队,创造了依靠劣势装备打赢现代战争的一系列新经验、新战术、新战法,加速了我军由单一军种向现代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转变,促进了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一伟大胜利,也极大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彭德怀元帅1958年1月在《志愿军一日》的《再版序》中曾经这么写道: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和中、朝人民参加战争、支援战争的巨大热情,“这种热情,只有在正义的战争中才能产生。特别是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这种正义性的时候,他们对于自己所担负的任务,就会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无比的勇敢、无穷的智慧,并且能够忍受和克服人间罕有的艰难困苦。见义勇为,本来就是劳动人民的高贵品质,这种品质一经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相结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就化为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这就是志愿军广大官兵所以能够那样英勇、顽强、机智和吃苦耐劳的政治基础。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虽然在武器装备上自始至终都处于劣势,但是终于打败了敌人,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也是由于这个道理”。
对于抗美援朝战争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彭德怀曾饱含深情又富有哲理地说:为正义而战的革命军队,有着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有着全体官兵和广大人民的自觉支持,所以经常打胜仗,很少打败仗,每一支革命军队都可以说是常胜军,也应该是常胜军。有些人不了解这一点, 常常把一个战斗、战役的胜利,错误地认为是个别指挥员或者少数英雄人物起了决定的作用,而不看成为包括前线和后方人员、军官和士兵、军队和人民在内的所有参战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当然,指挥员和英雄人物在取得胜利中有着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决不应当片面夸大。常常有些指挥员在打了几次胜仗以后就骄傲起来,在其他工作中,也往往有人在做好了一两件事情以后就骄傲起来,把自己看得了不起,都是犯了这个毛病。
说得多好啊!这是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真理!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胜战密码!
我想,《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五任司令员》写作的目的和意义,也都包含在彭德怀元帅这朴素、真诚又深刻的话语里了。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创造的战争奇迹,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人间奇迹。
谨以此书向所有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伟大战争的人致敬! 你们永远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
(《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五任司令员》,丁晓平 著,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