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珊 李金鑫
近日,来南华附一骨科就诊的患者惊讶地发现,微信公众号的挂号界面中,细分出了不少专病门诊:关节外科、髋部创伤、小儿骨科……“看什么病,挂什么科,看病的医生专看这个病,感觉看病更方便、医生更专业,我们也更放心了。”患者家属李先生表示。
门诊挂号的“细节之变”,背后是骨科的重大变革。
为更好服务患者,推进精准医疗,今年5月,南华附一对大骨科进行全面重组,整合优势资源,精细划分出8个骨科亚专业组、5个脊柱亚专业组及1个骨科研究所。这一举措,让南华附一骨科的亚专科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不仅彰显出医院“做深、做精、做强、做细”专科方向的决心,也折射出医者心系患者、务实为民的一贯初心。
作为国家临床重点培育专科和湖南省临床重点专科,有着50多年历史的南华附一骨科始终以“人民健康”为己任、以“病人满意”为目标,持续深化学科建设,夯实人才基础,优化医疗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走出了一条向新向高、做精做强的发展之路。
向新:持续开拓学科发展新路子
南华附一医院骨科(以下简称“骨科”)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由当时的骨科主任席光庆教授创建。
从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相继成立脊柱、创伤、手显微外科等学组,南华附一成为湖南省最早成立脊柱外科学科的大型三甲医院之一;2003年脊柱外科单独成立病房,2011年骨科分为骨科一、二病区,衡阳市脊柱外科中心、关节外科中心、创伤中心先后挂靠在该科,2013年增加手足外科……50多年来,一代代骨科人奋进开拓、砥砺前行,推动着骨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转变,并发展为省内外名列前茅、湘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大骨科中心。如今,骨科中心已成为拥有编制床位293张,设有脊柱、关节、创伤、运动医学、手足显微外科、骨科康复6个病区、13个亚专科组和1个骨科研究所,是临床医学硕士点、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临床学科。
破茧成蝶、持续领先,离不开奋勇争先的拼搏精神,离不开敢为人先的创新基因。
盘点南华附一骨科几件大事——
——率先发展骨科微创
2000年,在国内微创技术刚刚起步的时候,该科就从英国引入了脊柱内镜和关节镜微创技术,此后骨科全面微创化发展,建立了以脊柱、关节镜微创为核心,创伤微创全面跟进,学科微创理念及技术不断更新的良性循环体系。其中脊柱微创以非融合技术为先导,大力发展各种新技术。关节镜微创以膝、肩关节镜技术为基础,带动腕、肘、髋、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微创治疗全面开展。创伤微创重点发展骨盆骨折微创技术,目前已熟练开展经皮骶髂螺钉技术、髋臼骨折3D打印导板微创经皮螺钉固定技术,同时常规开展髋部骨折,骨干骨折的髓内固定微创治疗。
——自主发展数字骨科
南华附一不仅在省内较早开展数字骨科,且自主设计研发3D打印颈椎钛网,并获得国内首张基于SLM工艺的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能独立应用3D打印技术进行可视化术前规划,个体化手术设计,精准化手术导航。
——扎实推进骨科创伤救治体系建设
依托国家创伤联盟建设完善危急重症的MDT学科建设,提高严重创伤的救治水平。建立并推广将院前急救、院内救治、ICU重症监护、稳定后治疗、治疗后康复衔接为一体的救治模式,注重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全面缩短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有效救治时间,最大程度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成功率。
正是一次次想在前、干在前,一次次敢为人先,凝聚了骨科的独特优势,架稳了发展的“四梁八柱”。
2015年,南华附一骨科被评为湖南省第一批“湖南省临床重点专科”,成为“湖南省脊柱微创临床医疗技术示范基地”和“湖南省脊柱微创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8年获批国家卫健委加速康复外科骨科试点医院;2020年获批“中华护理学会京外骨科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建设基地”;2021年获批“国家卫健委骨科软组织管理及缝合规范化培训基地”。2022年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学科,专科连续三年入围全国骨科专科科技影响力百强,跻身全省前三位。
向高:不断攀登医疗技术新高地
复发性髌骨脱位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膝关节疾病。南华附一骨科曾接诊了这样一位患儿。女孩12岁,步态异常、反复打软腿已有两年多。经检查发现,患儿股骨前倾角明显增大,导致股骨内旋畸形,髌骨反复脱位。
由于儿童骨骺板未闭,不易采用胫骨结节截骨等骨性手术。而伴有股骨前倾的儿童髌骨脱位极为少见,处理起来尤为困难。专家会诊后,决定采用数字骨科软件术前模拟截骨,提高手术成功率。
这是国内较早、省内最早采用双侧股骨远端去旋转截骨的手术。骨科通过术前模拟截骨,同时结合骨科中心运动医学专科负责人戴祝教授和小儿骨科负责人阳志军副主任医师提出的原创术式“髌骨内侧筋膜条转位术”进行治疗,破解了该手术存在的技术难题。经过术后密切随访和积极的康复锻炼,患儿恢复,家属非常满意。
同样满意的还有58岁的患者曹女士。“袖珍人”曹女士因膝关节疼痛30余年前来就诊,被诊断为右膝重度骨性关节炎,右膝关节畸形,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由于曹女士身材矮小,身高仅有125.5cm,该手术存在几大难点:无法安装止血带;常规关节假体不能用;术中截骨导向工具无法使用,可能导致假体安装位置偏差。
针对这些问题,南华附一骨科陈志伟教授团队开展多学科讨论研究出解决方案:其一,联合麻醉科进行术中控制性加压,减少出血;其二,全国各地筛选,找到符合该病人的国内最小号假体;其三,通过个性化3D打印技术制作截骨导板,进行精准截骨。
最终,手术进行顺利,患者术后当晚基本无痛,术后第二天即在助行器辅助下行走,目前曹女士已康复出院,困扰她多年的膝关节疼痛消除,曹女士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越是困难,越要敢于向困难宣战。这早已成为骨科代代传承的优良作风。
回望南华附一骨科的“登高之路”——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在席光庆主任的带领下,该科就在湘南地区最早开展全髋关节置换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矫形术、马蹄内翻足矫形术,复杂的关节内骨折手术等多种高难度手术;
90年代后期,在曹盛俊教授带领下,在湘南地区率先开展了恶性肿瘤的保肢治疗,定制的人工股骨假体,人工肩关节等置换术;
2000年,在湘南地区最早开展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髋关节表面置换、人工肩胛骨置换、复杂的髋臼骨折、髋臼肿瘤切除等手术;
近20年来,在廖瑛教授、陈志伟教授等新一代骨科人的努力下,骨科更是与时俱进,开展了世界首例腹腔镜下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在省内最早开展UBE双通道脊柱微创技术、率先开展单通道全脊柱内镜技术;在湘南地区率先开展了髋、膝关节翻修、肩关节置换、人工肩胛骨置换、肿瘤膝关节置换手术、复杂足踝矫形手术、肩肘髋膝踝多种关节镜下手术。
勇于探索、主动“攀高”,打造出医疗技术的高地——南华附一骨科开展的膝关节多韧带分期重建手术写入骨科高级职称辅导教材,并被 Pubmed(生物医学方面的数据库)收录。复杂创伤救治、高难度髋、膝人工关节置换和人工关节翻修手术以及运动医学及足踝手术的临床疗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科室每年完成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置换手术700余例。术后10年以上随访优良率达95%以上。
做精:率先开启亚专科建设新格局
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开不如一户之明。医学博大精深,更讲究“业精于专”。
南华附一骨科发展50多年,病区1变2,2变4,4变8,今年更划分出8个骨科亚专业组、5个脊柱亚专业组以及1个骨科研究所。“裂变”的背后,始终不变的是做精做专的学科发展路径。
特别是当前,群众对医疗服务、医疗水平的要求逐步提高。而多数医疗机构骨科专业仍为综合骨科模式,难免存在病种不能相对集中,医疗技术瓶颈难以突破的弊端,和内耗医疗资源的隐患。精准诊疗成为“破题之道”。
南华附一党委行政高屋建瓴,在全省率先推动亚专科建设,成立骨科中心,细分出13个亚专业组、1个骨科研究所,并于今年5月启动骨科专病门诊服务。
医院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选拔出了骨科中心第一届管理团队:骨科中心主任:陈志伟教授;副主任:戴祝教授、羊明智主任医师、张健主任医师。同时,选拔出亚专业组带头人,分别是:关节外科(陈志伟)、运动医学(戴祝)、手显微重建修复(张建)、骨病与骨肿瘤(崔俊成)、足踝外科(黄煊怀)、小儿骨科(阳志军)、髋部创伤(尹科)、创伤(向杰)、脊柱肿瘤(羊明智)、脊柱畸形(晏怡果)、脊柱感染(王程)、脊柱韧带(姚女兆)、脊柱枕颈(欧阳智华),以及骨科研究所(陈志伟、刘江华、邹明向)。
“一个医师从头医到脚的时代已经过去,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骨科中心主任陈志伟说。
新骨科中心刚刚运行,就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能自主成功完成骨科所有手术,包括:高难度的上颈椎手术,脊柱畸形矫正,脊柱肿瘤全切重建,各种脊柱微创椎间孔镜手术,复杂的髋、膝关节置换,单髁置换,各类运动损伤修复重建,各类复杂创伤的综合救治,小儿骨科手术,手显微修复重建,肿瘤膝关节置换保肢,足踝外科等各类手术。
骨科中心亚专业组中,脊柱畸形、脊柱肿瘤、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等发展迅猛,从“全省知名”正向“全国一流”“行业顶尖”不断攀登,以鲜明特色亮出骨科“新名片”。骨科研究所集中优势资源,正朝着建设国内一流的生物力学实验室目标大步迈进。
向强:
奋力打造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自2015年南华附一骨科位列我省第一批“湖南省临床重点专科”以来,不到十年,骨科这棵“青葱小树”已长成“大树”,正向着国家重点专科冲刺。
在这条从“省重点”向“国家级重点”迈进的路上,人才建设始终是骨科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们秉承“人才至上”理念,抢抓“人才强院”战略机遇,做深做实人才的“引用育留”。每年均安排1-2人到欧美国家做一年以上的访问学者,此外还有10余人次出国短期培训,与美国梅奥诊所,匹兹堡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多家一流的医疗及研究机构达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了一套可持续的长期的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全科共有主任医师、教授14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8名,主治医师17名,其中博士30名,硕士29名,已形成了老、中、青构成比例合理的高层次学术梯队。
陈志伟博士作为学科带头人,是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外籍委员,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足踝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骨关节炎工作委员会、足踝工作委员会委员等多个国家级委员会委员。入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三梯队、湖南省卫生健康委 “225”工程第二梯队学科主任人选、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学科主任等。
骨科副主任戴祝教授,是“225”工程骨干人才培养对象、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膝关节学组委员。在国内较早开展肩关节镜、肩关节灌注治疗、间隙平衡法人工膝关节置换、Super Path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及省级课题多项,拥有国家专利7项。
“225”工程学科骨干人才周君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青年委员崔俊成……一批批高层次人才,夯实了学科建设的基础,增强着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骨科大力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医疗服务方面,近3年,骨科年门诊量10万余人次,年住院量7000余人次,年手术量6000余台次。平均住院日、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率、药占比逐年下降,患者满意度逐年上升,2022年满意度调查上升为96.6%。
科研方面,3年来,该科获国家及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5项、湖南省卫健委临床重大专项1项、湖南省科技厅创新引导项目7项,专科所获国家及省级课题数量居省属医院骨科第一位,发表高质量SCI论文69篇。在脊柱脊髓损伤、骨与关节退变、运动医学、骨科康复等研究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教学方面,目前,该科拥有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9名,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培养研究生300余人,学术影响全国各地及少数周边国家。社会责任方面。骨科中心在对口支援、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单位、承办继续教育等方面积极作为,带动全省及周边省份医疗服务水平的发展。目前是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湖南省康复医学会疼痛康复专业委员会、湖南省康复医学会关节外科膝关节学组、湖南省护理学会骨科学护理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
大医精诚,止于至善。
“未来,要奋力推动骨科中心高质量发展,全力建设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南华附一打造区域性医疗中心,助力湖南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贡献力量!”南华附一院长刘祖国信心满怀。
在“人才强院”和推进亚专科建设的春风中,骨科中心以奋斗为楫,以创新为帆,加速驶向梦想的彼岸!
本版图片由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