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周刊·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4月06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健全“三治”体系 书写和美乡村新画卷

  匡立波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了重点部署。与美丽乡村相比,和美乡村更强调“塑形”与“铸魂”并重、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德治、法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对于建设和美乡村具有重要意义。

  以自治为基,打造美丽整洁的村容村貌。和美乡村建设需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一是引领农民成为村容村貌的规划者和设计者。村民是村庄主人,对于村庄布局规划最有发言权。应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建议,尊重乡村生产和生活习俗,保护特色化建筑、展现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着力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杜绝千村一面、生搬硬套的设计方案,建设一批有颜值、有特色、有内涵的美丽宜居村庄。二是发动、组织农民成为人居环境的维护者和监管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事关农民健康、涉及农民生活方式转变,需要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应充分调动党员干部、青年团员、乡村“五老”等群体的积极性,通过评选示范户等形式,美化一方农家院;在公共生活中发挥好村规民约作用,扎实开展生活垃圾、厕所粪污、黑臭水体、禽畜养殖污染等治理,通过设立协商会、积分制、红黑榜等方式,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激发群众环保自治动能,引导村民成为美丽家园的守护者。

  以德治为领,涵养和善友爱的文明乡风。和美乡村,核心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应以德治为引领,厚植和美乡村的道德底蕴。一是以学促德。用通俗化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生态文明理念,详细告知不当使用农药、化肥、添加剂的危害,刚性约束滥砍滥伐、乱扔乱倒,倡导绿色生产、绿色生活,提升农民生态文明素养;开设道德讲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方式让群众教育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农民人文素养。二是以规立德。乡村干部应与村民协商制定村规民约,确保村规民约集中民智、体现民情、符合民意;坚持将村规民约与移风易俗紧密结合,成立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爱卫协会等,引导村民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举办“立家规、传家训”活动,发挥优秀家风家训的伦理教化功能,使其成为提升农民道德素养的重要源泉。三是以爱践德。积极开展乡村志愿者服务活动,鼓励乡贤人士、社会企业和个人资助特殊群体,培育敬老爱幼、邻里相亲的淳朴民风。四是以评树德。建立健全评议机制,评选最美人物、最美家庭、最美乡村,充分发挥先进模范、身边榜样在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人文环境治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以法治为纲,构建和睦安宁的乡村秩序。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对和美乡村建设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一是在涉农立法和规范执法上持续发力。健全完善涉农法律法规,重点在农村环境治理、维护农民权益、农业支持保护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等环境保护制度体系;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严格实施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大力培养既熟悉“三农”工作又精通法律的复合型执法人才。二是在法治宣传教育上持续发力。深化以宪法宣传为核心的法治宣传教育,扎实开展民法典、污染防治、土地承包、土地征收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加强对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宣传,防治土壤污染、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等各类生态失调现象;加大以案释法力度,引导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和习惯。三是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上持续发力。持续深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结合农村实际研发特色法律服务产品,组织乡村振兴法律服务团队开展特色法律服务;加快“数字法治乡村”建设,实现法律事务“掌上学”“掌上问”“掌上办”。四是在化解涉农矛盾纠纷上持续发力。构建一站式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加强乡村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努力将矛盾纠纷解决在田间地头;持续深化农村扫黑除恶斗争,营造清朗社会风气;深化法治乡村示范建设,绘制环境美、风气正、人心齐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作者系湖南文理学院副教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