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贤
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因此,如何准确把握农业发展在时代更迭、社会变革中的历史逻辑,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建设农业强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陈文胜教授的新著《中国农业何以强》,从“中国之问、时代之问、现实之问、改革之问”四大层面,就如何正确把握农业强国建设的战略取向和路径选择进行了很有成效的探索。
该书生动展现了大变局之下,中国农业发展的重大结构性变迁。随着经济发展推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已由单纯数量要求向质量、安全、味道等多重要求转变,饮食结构不断多元化,消费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趋势。供给端的粮食主产区结构性变迁,南方和长江中下游传统水稻主产区的水稻播种面积则逐渐减少,而稻谷种植不断向东北区域扩展,小麦种植则不断向北方和中部集中,玉米种植重心明显北移。
基于当下的农业生产、流通、消费现状,该书分析中国农业发展进入结构转型的历史拐点。该书认为,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价格“天花板”、成本“地板”挤压和补贴“黄线”、资源环境的“红线”约束等重要瓶颈。因此,需要实现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安全转变,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由政府直接干预向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转变,由单纯粮食安全战略向多重战略目标转变,才能走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如何破解农业供需结构性矛盾?该书认为,应以品牌强农为着力点,推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产品生产;以绿色强农为方向推进农业科技发展变革,加快由增产向提质转变;以城乡融合为突破推进农业发展动力变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以社会化服务为关键推进农业发展效率变革,通过社会化服务把政府、企业与农户链接起来,把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链接起来,推动农业向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转变,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写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文章,还应该解决农民增收、保障有效供给、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等关键问题。在这些关键问题上,该书探讨了如何遵循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如何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如何确保农业发展的三条底线不出问题,如何创新农业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如何处理改革成本与改革红利的关系,如何定位小农经济与规模经济,如何把握农业保护与农民国民待遇等问题。
作为致力于成为一个“让外行人看得懂,让内行人看得起”的“三农”读物,作者在兼顾学术性与通俗性、生动性与严肃性等方面作出了有益尝试,实现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典型案例与一般分析相结合。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