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2月9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治)临近兔年元宵佳节,记者驱车来到位于湖南湘江新区的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偌大院子里竟找不到停车位,被员工车辆停得满满当当。车间内,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一派火热场景。这家长沙碳基材料龙头企业,去年前3季度营业总收入4.27亿元、同比增长17.79%,归母净利润1823.89万元、同比增长20.36%。
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爆,长沙碳基材料产业发展提速,2022年产值较上年接近翻番,预计达130亿元。长沙市碳基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肖立红介绍,长沙碳基材料产业主要涉及炭/炭复合材料、碳纤维、石墨、碳化硅、电池负极材料等,拥有上下游企业65家,其中规上企业42家、产值过亿元企业18家。未来5年内,湖南三安、中科星城石墨等有望成为百亿级企业。
中科星城石墨主攻新能源汽车动力类锂电池负极材料,规模居国内同行业前三名。企业负责人表示,产品供不应求,力争2025年产值超过100亿元。
目前,长沙形成了“4区+3链”碳基材料产业生态。“4区”分别为浏阳经开区碳基材料核心示范区、湘江新区碳基材料持续发展示范区、宁乡碳基材料转型升级示范区、望城经开区新一代半导体应用与智造示范区;“3链”分别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与应用产业链、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应用产业链、高端碳素制品及石墨烯前沿材料产业链。
“长沙高校科研平台多,我省拥有国家石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为长沙碳基材料产业链集群化夯实了基础。”中南大学黄启忠教授认为,处于新材料“金字塔”塔基的碳基材料应用广,附加值高,未来前景可期。
长沙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沙碳基材料产业已成为一支异军突起、快速成长的“劲旅”。中国碳基材料产业发展高端论坛连续两年在长沙举行,今年将举办第三届。《长沙市碳基材料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也将出台,助力该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