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对话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11月2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贯穿二十大报告的一根红线
——访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高长武

  图/李雅文

  专家简介

  高长武,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党的文献》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研究员,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首届青年杰出人才。长期从事党的文献编辑出版以及党的领袖人物生平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重大问题的研究、宣传工作,承担并完成多个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项目,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160余篇。主要研究领域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我国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奉清清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全篇的一根红线。围绕这一问题,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高长武。

  1.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由“三个最”拓展为“四个最”,丰富和发展了“十个明确”的具体内容

  湖南日报: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哪些内容最值得关注?

  高长武: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全篇,是我们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切入点。关于这方面的内容,由“三个最”拓展为“四个最”,是尤其需要我们深刻领会和把握的。

  在报告第一部分,在阐述新时代十年十六个方面的伟大变革和成就时,第二个方面成就说的就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其中指出“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这一表述,相比于十九届六中全会概括的“十个明确”中的“第一个明确”的内容,增加了“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这一句话,由“三个最”拓展为“四个最”,丰富和发展了“十个明确”的具体内容。

  2.“四个最”的论断,有力回答了为什么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问题

  湖南日报:那么,“四个最”的论断,具有怎样的丰富内涵?蕴含着什么深刻道理?

  高长武:“四个最”的论断,既突出体现了我们党对自身建设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深刻揭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内在逻辑,有力回答了为什么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以“最本质的特征”界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许多特征,但其中最本质的、起统领和决定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最本质的特征,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他方面的特征。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一定要认清,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什么是中国特色?这就是中国特色。”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有深刻理论和实践依据的。从理论层面看,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精彩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换言之,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方向和命运。从实践层面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引领者、推动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变色、不变质,道不改、向不偏的根本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以“最大优势”指明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密码”。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中国之治”得益于“中国之制”,而“中国之制”的关键,又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个方面显著优势中,第一个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优势。这一优势是具有根本性的最大优势,既贯穿于其他优势之中,也统领着其他优势,为其他优势的形成并发挥作用提供根本保证。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不私,而天下自公”“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才能有效协调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重大关系,保证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充满活力,创造和续写“中国奇迹”,才能做到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全国一盘棋,确保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有效避免出现党派纷争、利益集团偏私、少数政治“精英”操弄等混乱现象,从而发挥和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以“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我国国家政权结构中所处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当代中国,没有大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力量或其他什么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武装力量等,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有序协同,保证中央和地方各级政令统一、运行顺畅、执行高效、充满活力。可以说,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绝对不能有丝毫动摇。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这一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领导,就不会有当代中国欣欣向荣的局面,也必定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以“最高政治原则”强调了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对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键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从根本上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根本利益”“坚持党的领导,最根本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一锤定音、定于一尊的权威”。所谓“最高政治原则”,就是其他原则都要服从而不能背离这一原则。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一条宝贵经验。历史充分证明,我们这么大一个党、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党中央一锤定音、定于一尊的权威,大家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那么,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党的领导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所以,必须把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作为最高政治原则予以明确强调并贯彻落实。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党同志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位,从而形成“党中央坐镇中军帐”“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的生动局面。

  3.对于党的领导,无论是认识上还是实践中,都要做到全面而不是片面、系统而不是零散、整体而不是局部

  湖南日报:除了“四个最”的论断,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也作出了深刻的阐述。可以请您简单作个梳理和解读吗?

  高长武:是的!大会报告第十五部分,讲到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时,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这一表述,前半句是论断,对党的领导的基本特征作出描述;后半句是要求,对坚持党的领导的实践要求作出强调。其核心意思是,对于党的领导,无论是认识上还是实践中,都要做到全面而不是片面、系统而不是零散、整体而不是局部,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中,无论哪一个领域、方面、环节都不能弱化、不能缺失。

  4.说到党在现阶段的使命任务和工作实际,离不开三个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湖南日报:也就是说,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那么,这样的要求在各项工作中具体该怎么体现呢?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我们该怎么理解和把握?

  高长武:既然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同时也是具体的、实践的、有机的,那我们就必须紧扣党的使命任务、结合具体工作实际,来理解把握和贯彻落实党的领导。而要说到党在现阶段的使命任务和工作实际,则又离不开三个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大会报告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论述,都是围绕和联系这三个关键词展开的。

  比如,大会报告第三部分,讲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一开始就开门见山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着又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而又讲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第一句话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再接下来讲到前进道路上要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第一条也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又如,大会结束语部分,关于“五个必由之路”的论述,其中前两个必由之路,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而且强调,“五个必由之路”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

  此外,报告关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各项具体部署中,都强调和贯穿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比如,讲到推动高质量发展,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讲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讲到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强调“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讲到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强调“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讲到增进民生福祉,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讲到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强调“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讲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强调“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枪杆子永远听党指挥”;讲到推进祖国统一,强调“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讲到外交工作,强调“中国共产党愿在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原则基础上加强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交流合作,积极推进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等各方面对外交往”,等等。

  当然,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治国理政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不能在报告的文字表述上空洞、抽象、机械地细抠有无“党的领导”这样的字眼,或者仅停留在坚持党的领导的一般性口头表态上,而肯綮之处在于弄明白为什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体现在哪里、怎样实现党的领导等问题,并将认识转化为行动,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特别是充分发挥党在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上的关键作用。

  5.要坚持问题导向,重视观察、分析、解决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以及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问题

  湖南日报: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六个必须坚持”提炼和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一个就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强调必须聚焦回答和解决五个方面问题,其中就包括党的建设方面的问题。那么,具体到坚持党的领导上,存在哪些需要我们警惕和避免的问题呢?

  高长武:按照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观点,从特定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在实践中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总结实践经验并升华为理论认识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论述,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进程中,坚持问题导向,观察、分析、解决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以及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问题,并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而形成的重要理论认识。

  6.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权力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不能简单讲党政分开;另一方面,也不能简单讲党政合一

  湖南日报:您讲的那些问题似乎耳熟能详,处理起来似乎还比较复杂。比如党政关系,总有人拿来说事。请您为我们做个解读。

  高长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关于党政关系的问题,其实是一个不应成为问题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权力是不可分割的。不能简单讲党政分开或党政合一,而是要适应不同领域特点和基础条件,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一方面,不能简单讲党政分开。这比较突出地体现在对经济工作领导权的认识上。有观点认为,党只负责抓政治,政府则负责抓经济。显然这是错误的。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紧密联系在一起;而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只有抓住了中心工作这个牛鼻子,只有解决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其他工作才可以更好地开展。另一方面,也不能简单讲党政合一。党是领导一切的,但这并不是说党要包办一切,并不是事无巨细都抓在手上,陷入到事务主义中。因此,处理好党政关系,首先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是大前提,然后才是各有分工、各司其职,而且无论怎么分工,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从而把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落到实处,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7.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不是对立和矛盾的,而是一致和统一的。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湖南日报:除了党政关系问题,还有一个党和法治的关系问题总是让人关注。关于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高长武:关于党和法治的关系问题,有人甚至还提出了“党大还是法大”的疑问。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是一个伪命题。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含糊其辞、语焉不详,要明确予以回答”“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国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最大的区别”。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不是对立和矛盾的,而是一致和统一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我们党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形成法律,通过法律保障党的政策有效实施,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我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所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离开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建不起来。全面依法治国,绝不是要虚化、弱化甚至动摇、否定党的领导,而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改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进一步办好中国的事情,更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8.理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背后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是个宏大问题,广大理论和宣传工作者要用心用情用力、久久为功

  湖南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要“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那么,如何理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背后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

  高长武:这是个宏大问题。前面所讲的,实际上都是在回答这个问题。这里再概括性地谈点认识。

  从道理上看,党的领导地位不是中国共产党自己封的,而是历史和人民郑重的选择。实践已经充分证明,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只有中国共产党“能”,而近代以来中国的其他各方政治力量都“不能”。这是朴素、深刻、极具说服力的大道理。

  从学理上看,在长期奋斗中,中国共产党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具体情况和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开创、坚持和发展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没有中国共产党,哪有社会主义中国?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哪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哲理上看,可以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进行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运动规律支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要求,生产关系则会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和发展要求,就会推动生产力发展,否则就会束缚甚至阻碍生产力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同时上层建筑也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服务于自己的经济基础。政党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在思想上层建筑的指导下,通过一定方式取得政权、确立制度、制定法律、出台政策等建立和巩固自己的经济基础,确立和改革生产关系,从而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运用这一哲学原理,先后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建立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社会革命以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构成的中国社会基本矛盾,从而不断推动着中国社会发展进步。这其中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特别是党对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和正确运用。

  最后赘述一句,弄懂并讲好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多地“飞入寻常百姓家”,绝非易事,需要广大理论和宣传工作者用心用情用力、久久为功,常做善做百姓家的“堂前燕”。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