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9月30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滚石上山勇攀登
——娄底奋力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

  三一中兴智能生态城生产车间。 李中声 摄

  李梅花  刘 芾  赵延平

  9月2日,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省中小工业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对象(第一批)名单公布,娄底精品钢材及薄板深加工产业集群、娄底(新化)先进陶瓷制造产业集群、双峰县农机产业集群、娄底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特色产业集群赫然在列。

  娄底,这座湖南最年轻的地级城市,犹如一艘风劲帆满的航船,在广阔的产业深海中破浪前行,迸发出一股股强劲的发展动能。

  近年来,娄底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以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为总揽,重点发展钢铁新材和工程机械两大主导产业,统筹推进先进陶瓷材料、现代农机装备等8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2+8”产业发展格局。

  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战场,工业强则发展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娄底以“滚石上山”的韧劲,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助企“纾困增效”,拼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1至8月,全市1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1489.9亿元,同比增长6.2%,链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对全市规模工业的贡献率达100.4%。

  “主导产业”发力, 抢滩先进制造业新高地

  娄底,是湖南省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立足雄厚的钢铁产业资源,娄底瞄准产业转型提质升级,着力打造钢铁新材和工程机械两大主导产业链,抢滩先进制造业新高地,挺起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以钢铁为龙头,一条巨型“钢链”腾跃长空。

  以华菱涟钢、华菱安赛乐米塔尔(VAMA)等为“链长”,重点发展高强钢、硅钢、汽车板等钢铁新材,推进钢铁产业向“高精尖”转型;以中兴液压、三一路机等为“链头”,重点发展液压油缸、路面机械等工程机械制造业。

  一块钢材从涟钢“出发”,经VAMA、华安钢宝利等企业接力,升级为高强度汽车板,抢滩国内外一线汽车品牌市场;经菱峰实业等企业深加工及预处理,供货三一路机、液压油缸等机械制造产业;经中厚机械等企业延伸,形成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

  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娄底两大“主导产业”从配套环节向链条高端发展,从零部件生产向整机输出,从粗放型生产向高强钢、特种钢、硅钢等市场进军,生产方式从传统工艺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中兴液压、中源新材、华源路机等一批“灯塔工厂”在湘中崛起。

  在产业发展聚集的园区,涟钢高强钢项目建有智能车间、数字工厂,工艺先进、产线智能,产品囊括工程机械用高强钢、耐磨钢等高端品种,全面代替进口;三一中源路机制造基地,经自动化生产、机器人焊接等智能化工序,一台台大型路面机械鱼贯下线;浙湘高牌号硅钢项目生产现场,从涟钢运来的钢卷,被加工升级“钢铁皇冠上的明珠”——硅钢,结束湖南无“高端无取向硅钢”历史……

  硅钢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市场前景好,娄底抢抓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给硅钢产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做大做强硅钢产业,带动铸造、机械、紧固件等产业集群发展。目前,娄底拥有华菱涟钢、湖南宏旺、浙湘新材等硅钢研发生产企业,其中,华菱涟钢拥有千万吨优特钢生产能力,具备600万吨以上的硅钢热轧基板生产能力;开工建设的中高牌号高磁感全工艺硅钢生产项目产能达334万吨。

  强劲的发展势头,离不开强有力的推动力。

  娄底成立综合协调推进工作专班,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总召集人、分管副市长任召集人,同步建立联席会议、专班例会、项目动态管理等6项制度,打好钢铁新材和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组合拳”;实行一旬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讲评、半年一观摩、一年一考核,交办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重难点问题,促进项目快上快进快成;围绕主导产业链上下游招商项目库和招商企业目标库,开展产业链招商、靶向招商、敲门招商,组建硅钢产业招商专班。

  2021年,两大“主导产业”有近200家规模以上企业在娄底发展壮大,年营业收入1549.1亿元,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9成。钢铁新材产业集群产值突破千亿,已建成亚洲规模领先的高强钢生产基地。

  “纾困增效”出招,护航企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冷水江天宝实业有限公司主营紧固件生产,既是行业龙头,也是省内装备制造业重点配套企业。但长期以来,公司产品占省内市场份额不到10%。

  为助推一批核心零部件企业进入省内行业供应产业链,今年5月,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和娄底市人民政府牵线搭桥,举办娄底天宝紧固件供需对接会。会上,冷水江天宝实业与中联重科、华菱湘钢等10余家重点企业签订供需意向协议,缩短企业产品供应链,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有利于促进省内重点产业主配协同,实现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为切实帮助企业解难题、增活力,娄底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纾困增效”专项行动,出实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助推工业经济加速发展。

  龙头企业带动,全链条复工复产。以全市999户规上工业企业为抓手,娄底市工信局成立6个指导组,分赴各地指导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聚焦钢铁新材、工程机械两大“主导产业”和涟钢、三一等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核心配套企业复工复产,实现以大带小、上下联动、内外贸协同,在全链条上提高企业复工率、复产率。

  建章立制先行,全方位助企纾困。娄底成立助企纾困增效专项行动工作专班,确定20户亏损额相对较大、对全市经济影响较深、有发展潜力的工业企业,作为市级定点纾困对象,建立一户亏损企业、一名市级领导挂点、一个市直部门帮扶的机制,实施市级统筹、属地负责、分类施策、高效推进,各部门协同、县市区属地落实的联动机制。

  娄底还通过委派一批原市直部门“一把手”担任助企专员,发挥“老同志”经验丰富、办事能力强等优势,一方面给政府当“参谋”,另一方面给企业当“军师”,为企业成长壮大献策出招。

  今年6-7月,湖南万名干部联万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为进一步加大联企行动工作力度,提升联企服务效能,娄底联企行动将持续到年底。截至9月底,娄底共选派6370名干部走访了40608户企业,收集问题18350个,解决问题17619个,办结率96%。

  当这波助力企业纾困增效的措施实施正酣时,一揽子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也齐头并进。

  3月,娄底市开通“营商环境直通车”,采取热线直接、信息直报、上门直访、沟通直面、诉求直办、服务直到、问责直达等7个硬招,畅通企业与政府沟通渠道,实现政企之间诉求表达、问题处理、情况反馈闭环管理。截至8月22日,共受理诉求386件,办结366件,其余正在办理中,满意率达96.8%。

  与此同时,搭建“政策超市”平台,一站式发布各类惠企便民政策,企业通过检索关键词查找政策内容,可在线办理所需业务;娄底金融超市7月20日上线运行,截至9月23日,金融超市已入驻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23家,注册中小微企业22263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36.8%;推出供应链金融、专精特新贷、创业担保贷等线上金融产品119款;企业线上申请融资1689次,撮合贷款授信44.3亿元、放款26.96亿元;获贷平均时长由原来线下的22.5天缩短到线上的10天;全市新放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56%,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

  上半年,娄底“纾困增效”专项行动省级绩效考核指标综合排名位居全省A类地区第三。1-8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中亏损的有85户,亏损面为8.49%,亏损额增亏1.16%。截止8月底,全市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偿率100%,排名居全省第1位。

  “科技创新”赋能,点燃工业经济增长新引擎

  走进创一电子高功率电感自动化车间,笔者看到,机械手臂不停挥舞,包揽了集成芯片电感从绕线到成型等全部生产工序。伴随“哐当”的机床冲压声,一颗颗芯片电感快速成型。

  “你别小看这些芯片电感,有电的地方就有我们的产品,小到蓝牙耳机、智能手机,大到汽车高铁、航天军工领域。”创一电子董事长苏立良拿起一颗电感放在手心说。

  创一电子是首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具备从材料到工艺及关键设备的垂直一体化链条。“产品替代进口,供货国内上市龙头企业,并进入苹果、比亚迪供应链和德国汽车电子等领域。”苏立良说,去年,公司销售收入1.6亿元,出口占年收入的10%。

  科技创新是工业腾飞的翅膀。娄底坚持以创新驱动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通过加大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施人才强势战略,搭建创业创新平台等举措,点燃工业经济增长新引擎。今年1至8月,娄底共完成企业研发经费投入43.4亿元,同比增长20.85%。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中,工业领域研发经费投入每年占比均在98%以上。

  对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育,娄底打出组合拳,由市工信局对全市中小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机制,从技术创新、品牌能力提升、数字化赋能、融资促进等多方面开展培育辅导,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加强孵化提升,指导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省级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基地和核心服务机构为“小巨人”企业提供“点对点”的专业服务;每年组织100家以上创新型企业参加“创客中国”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和数字经济领域专业大赛,为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双循环搭建平台。目前,全市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4家,其中国家级17家。

  同时,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实施以质量效益为主导的发展战略,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深入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

  翻开娄底专精特新企业名单,一项项“硬核”技术印证着“业外无人知晓,业内无人不知”的传奇。其中,华菱涟钢有11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居行业第一,高附加值产品比例从25%提高至65%,替代进口品种累计达到43个,自主研发的吊臂钢解决了起重机关键材料进口价格高、交货周期长等“卡脖子”难题;湖南五江高科成功研发感光干膜核心技术,首次创建了国产光刻胶感光干膜产业链。

  人才跟着产业走,产业发展要靠人才兴。在新一轮人才布局中,娄底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和优势产业,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使用、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推出人才新政“36条”拴心留才,打造全省人才副中心城市。目前,全市拥有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中分中心、国家电子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国家级双创平台15家,以及省级创新平台109家。

  欲破巨浪乘长风,跃出湘中唱欢歌。娄底上下奋勇争先,新兴工业体系正加速构建,产业不断迈向中高端,擘画出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宏图,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贡献娄底力量。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