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红色影视资源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温红色历史、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其折射出的中国特色、民族特性和时代特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近年来,《1921》《长津湖》《觉醒年代》等红色题材的影视作品持续走红,圈粉当代青年。探索红色影视资源融入思政教育的实现路径,对传承红色文化、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红色影视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点在“挖”
红色影视作品展示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和主要事迹,其蕴含的共产主义信仰、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是高校思政教育天然的“教科书”。思政教育所需的历史素材、文化素材、政治素材大多数都能在红色影视作品中找到相应案例。高校应充分挖掘红色影视资源在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修养教育等方面的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将思政元素从影视作品中梳理、提炼出来,以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红色精神,激励大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引导大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
红色影视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融”
融入课程教学。结合各门课程特点,将红色影视作品蕴含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价值观念、道德诉求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有机融合,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应,充分发挥红色影视资源的叙事功能、抒情功能、说理功能,课程更有情怀、温度、力量,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有机统一。
融入校园文化。红色影视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不仅要通过理论教学的显性方式培育,还要通过文化传承的隐性方式熏陶。通过成立红色影视作品研究会,开设周末红色影院,组织红色影视歌曲大赛、红色影视配音大赛、红色影视人物设计大赛等,不断丰富和深化红色影视资源内涵开发,推进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
融入社会实践。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或寒暑假,开展情境式、体验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送红色影片下乡、红色题材微电影摄制等社会实践活动,将“红色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红色影视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力在“创”
创建融入机制。高校党委要将红色影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纳入办学治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教职工的教学、管理、科研等工作的各方面,跨学科、跨专业一体设计,统筹推进高校红色影视教育资源建设、平台建设、体系建设。
拓宽传播途径。高校思政教育要顺应时代发展,结合新媒体时代特征,建设红色影视教学资源库、红色影视教育基地、红色影视网络教育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课上课下联动、校内校外联通;要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传播渠道,将红色影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课堂延伸到网络、校园媒体拓展到社交媒体,形成红色影视资源立体化传播矩阵。
创新教学方法。利用VR技术,建立全国高校开放共享型的“红色影视”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开展云参观、云体验、云访谈等云上教育,用沉浸式体验激活红色影视作品的精神密码。把讲理论知识与讲红色故事结合起来,将理论话语、政治话语转化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话语,推动思政课话语体系创新。
【作者系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本文是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融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研究》(ND2133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