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究竟有多大?由于国家统计局自2004年后就不再公布全国的基尼系数(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所以并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然而,目前公众已形成一个共识:收入分配不公是一种普遍存在且十分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
广大民众的不满,更多指向分配不公的体制,体制的偏向性使得部分群体无法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幸好,在历时八年的争议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有望在今年10月推出。发改委已经完成了《方案》初稿的起草工作,目前正在深入征求部级以上官员对 《方案》的意见。
国民财富扩容遮掩不了收入差距
经历多年的经济高增长之后,我国社会财富总量迅速增大。然而,平均意义上的国民财富扩容,并不能遮掩城乡、地域乃至行业间收入差距渐次拉大的事实。因此,当蛋糕做大,如何切好分好,满足人们相对而言“不患寡,患不均”的公平性诉求,便成一道日渐彰显的待解难题。
站在宏观经济学的维度,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无疑是一个良性互动,合理的分配能够为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提供最根本的动力,而不合理的分配,最终会因消费能力的不足而使发展动力衰竭。为什么中国会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而经济发展却面临内需不足只能不断靠投资拉动的瓶颈?缘由正在于此。
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
城乡差距是导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第一大因素。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僵化的土地制度是拉大城乡差距的罪魁祸首。要缩小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必须果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农民在土地转让中的定价权,以及消除城市中对农民工的各种歧视性做法。
垄断是加剧收入分配不公的另一大原因。垄断企业凭借强大的垄断力量攫取了高额利润,在内部人的控制下,又产生高福利、高工资现象。而众多非垄断企业市场竞争激烈、生存环境恶化,致使员工工资福利欠佳。
灰色收入是民众最为反感的现象之一,也是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体现。由于监督管理制度的缺陷,致使我国灰色收入规模庞大,并已成为扩大收入分配差距的一股重要力量。尽管具体数额到底有多少尚存争议,但灰色收入的存在本身就说明国民收入分配已严重扭曲。
改革要“接天线”更要“接地气”
2004年,收入分配改革启动调研,至今历时8年,方案依旧没有出台。究其原因,就是改革动了既得利益群体的“奶酪”。想从制度上遏制权力寻租、垄断经营和官商勾结等行为,构建合理的约束、保障机制,必将遭遇种种掣肘。
基于此,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征求意见,既要“接天线”,征求官员、国企等权贵者的意见;更要“接地气”,广泛征求普通老百姓的意见和诉求。但遗憾的是,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至今深藏闺中,除了在报端中看到只言片语外,公众至今看不到一份征求意见稿。如果意见稿中只有既得利益者的声音,这样的收入分配改革,将如何反映和维护公众的利益呢? (综合《环球时报》8.28、《河南商报》8.28、《山西晚报》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