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举行大会,隆重表彰成功处置“6.29”劫机事件的有功人员,授予乘客刘会军、民警图尔洪·如则尼亚孜等10人“6.29反劫机勇士”称号,记个人一等功,每人奖励10万元;授予当事航班机组“处置‘6.29’劫机暴恐事件英雄机组”称号,奖励50万元。并对所有参与处置的机组人员和乘客给予嘉奖。
制服暴徒的警察中有维族和汉族
“劫机了!”6月29日,从新疆和田飞往乌鲁木齐的天津航空公司GS7554航班起飞仅6分钟,头等舱乘客刘会军的这声高喊打破了机上的平静。刘会军的座位紧挨着驾驶舱门。当时,坐在经济舱第6至第8排的3名乘客突然站起来,其中一名“残疾人”将手中的金属组合拐杖拧成几截,丢给同伙和在机舱中部就坐的另外3人,他们用民族语言高声呼喊,直冲驾驶舱门。“他们是想用金属棒撬开驾驶舱门。”负责处置这起事件的一位指挥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事发突然,机舱内乘务员、空警和乘客们都没有反应过来,所以刘会军这声喊一下子惊醒了大伙,真是立大功了。他接着还打掉了暴徒手中试图点着的爆燃物。”不过,刘会军也因此遭到了暴徒们的袭击,头部受重创。
暴徒们撬不开驾驶舱门,就一边挥舞金属棒对着机舱内的乘客和设备乱砸,一边摸出“遥控器”式的东西,并要机舱中部的同伙丢火柴和打火机过来!这时反应过来的便衣空警和一些乘客也上前与暴徒搏斗。“搏斗非常激烈,连机舱的顶棚都有损坏!”最早在微博上发出飞机遭劫消息的网友“骆驼”转述了他的好友、航班上奋起反抗的一名乘客惊心动魄的经历:“我这个20多年的好友,以前从来没有打过架,但这次也上了,因为当时他的想法就一个:横竖都是死,拼了或许还能活!”歹徒被机组人员和乘客制服后,飞机随即返航和田机场并安全着陆,6名歹徒被公安机关抓获。
“除了机上的空警、乘务员和乘客,因公到乌鲁木齐出差的洛浦县4名警察和和田2名警察对制服暴徒起了很大作用。”现场处置指挥员告诉记者,这6名警察中,除一两人是汉族外,其余全是维吾尔族干警。该指挥员还提到一个细节,即正是这些维族警察听明白了暴徒们叫喊中所透露出的意图,这为制服恐怖嫌犯们起了重要的作用。
“暴徒是想制造机毁人亡惨剧”
在劫机事件发生后,和田公安机关在初步审查后6月29日晚迅速公布了6名劫机者的身份。现场处置的指挥员向媒体证实,这6名暴徒分别来自喀什地区的巴楚、莎车和叶城,年龄最小的1992年出生,最大的是1976年出生。
“他们就是想制造机毁人亡的惨剧,而不是把航班劫持到哪里去。”这位现场指挥员对记者说:“他们中一个人假扮残疾人,因此得以拄着拐杖通过了安检。”6名暴徒这次带上飞机的不仅是“一根拐杖”,亲历事件的乘客表示,暴徒们持有“雷管”类物品和引火物。现场指挥员对记者说:“除了金属拐杖外,嫌犯还有火柴、打火机等,最可怕的是6枚爆燃物,现在正在进一步调查是制式雷管还是自制爆炸物。”这名指挥员坦言:“幸运的是,这些爆燃物引燃时间较长,而乘客和公安保卫人员反应迅速,敢于拼命,所以才没有引发不堪设想的后果。”
能够显示这6名暴徒想制造机毁人亡企图的还有一个事实:那就是当暴徒们发现无法冲进驾驶舱,引燃爆燃物的企图也失败并遭集体制服后,他们居然选择了自残。不过,在新疆相关部门及时公布此案的初步信息后,一些境外媒体出现“遇到劫机,国际通行规则是不反抗”,甚至以此来质疑这起事件的真实性。对此,这名指挥员称:“面对如此丧心病狂的暴徒,我们还有其他选择吗?考虑到如此特殊的情况,国际上处置劫机的基本做法不适用。”实际上,恐怖分子在新疆曾数次阴谋破坏袭击航空器:2008年3月,一名嫌犯将“爆炸破坏装置”带上飞机被乘客和机组乘员发现;2011年新疆首届亚欧博览会前,新疆破获了企图携破坏性工具上飞机的案件。
当然,嫌犯们的“拐杖”、爆燃物和火柴、打火机是如何带上航班的,这对于航空安全管理部门来说是一个正在调查的严峻问题。“调查正在进行之中,是失职还是其他原因,还没有结论。”一名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率承认。此外,对这6名恐怖嫌疑犯的背景和幕后的势力也在调查之中。
杂音掩盖不了真相
就像以前一些涉及中国的恐怖案件一样,一些外媒往往片面强调支持这些行动的境外势力的说法。法新社6月30日引述“世维会”发言人的话说:“维族人认定有人劫持飞机事件是谎言。”此前一天,此人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则称,“这是因为航班上的汉族与维族乘客抢座位引发的斗殴。”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问题专家李伟7月1日表示,“世维会”说不是劫机,而是普通斗殴,这是在混淆视听。犯罪分子试图在飞机上引燃爆炸物,这是明显的恐怖行为。飞机是脆弱的航空器,对它的任何危害行为都可视为刑事犯罪活动。这些嫌犯有明显的意图和团伙行为,完全可以判定为恐怖事件,他们的目的是造成恐慌或者更大的影响。“除了涉事航班外,从和田起降的航班当天就正常了!”在和田机场外的出租车司机田师傅告诉记者:“事发时是很紧张,但很快就恢复了起降,甚至连GS7554后面的航班都是正常起飞的。”记者当天从北京首都机场飞新疆的航班也是正常起飞,并没有发生如网络上传出的“出事后北京都空中交通管制。”
事件发生后,在记者住的乌鲁木齐酒店里,入住的多国游客显得都很平静,这起事件对他们的旅游也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综合《新疆日报》7.3、《环球时报》7.2 邱永峥、王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