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第03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广告刊例 | 标题导航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2年05月24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钱斩吏”
有违法治精神
徐强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里有个“一钱斩吏”的故事,说的是张咏(号“乖崖”)担任崇阳县令时,有一天,发现管理钱库的小吏在头巾中私藏了一枚铜钱,企图夹带出库,于是下令对这名小吏行使杖刑。小吏不服气,挑衅说:“一块铜板算多大点事儿啊,竟然打我?你可以打我,却不能杀我!”张咏听了,非常恼火,刷刷刷,写了几句判词:“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写完就手起剑落,搬了小吏脑袋的家。

    张咏是北宋人,直到罗大经生活的年代,“一钱斩吏”的故事,“崇阳人至今传之”,可见在当地民众的心目中,张咏是个大英雄。但从今天的眼光来看,“一钱斩吏”非但不值得颂扬,而且应该受到谴责。

    所谓“法治”,一般包含这么几条原则:首先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其次是法律具有正当性;第三,法律条文的含义应当准确无误;第四,法律必须公开;第五,法律必须得到公正的执行。

    就小吏这件事情来说,他本应按照贪污一枚铜钱的客观事实,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张咏却作了一个主观上的假设,拟定了“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的虚构罪状,没有经过任何司法程序,就判处小吏死刑。这表明,身为政府官员的张咏,具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在这种特权面前,法律只不过是一纸空文。

    因为打着“惩治贪污”的旗号,很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只要掌权的人是“清官”、“好人”,权力就可以不受制约,法律就不必遵守。这种错误的观念,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模糊了人们对法治概念的认识,拖延了法治进程的步伐,实在是害人不浅。

    (摘自《羊城晚报》5.13  徐强/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广告热线:(0731)84329417 传 真: (0731)84323862 订报热线: 8008786966
本报在西安、沈阳、北京、济南、成都、重庆、南京、福州、兰州、昆明、南宁、长沙12个城市设有分印点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语
   第03版:经
   第04版:谜
   第05版:品
   第06版:达
   第07版:情
   第08版:谋
笑而不语与中国表情
“一钱斩吏”
有违法治精神
鲁迅能不能得鲁迅文学奖
北洋海军的“自杀癖”
怒放的鲜花
郁闷时代
灰姑娘在中国
英女王72次求画像
废话逗乐
经典名著开场白
大师的代笔
“另起一行”的塞万提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