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全国居民用电将实行阶梯电价。阶梯电价中,首档用电量标准成为民众关心的问题之一。已公开的听证方案中,上海的首档电量最高,为每月260度;陕西的首档电量最低,为每月120度。
中国居民电价低不低?
实施阶梯电价,说是为了节能,实际上还是电力企业觉得居民用电价格太低。其实以现在几毛一度的电价来算,中国的居民电价确实比较低。但居民电价的“低”是通过工商业电价的“高”补贴而来。换句话来说,就是工商业多交点电费,居民少交点电费,电力企业在这过程中肯定是不会吃亏的。但“羊毛出在羊身上”,虽然通过工商业的补贴,居民享受到了表面的低电价,但是工商业还要将这一部分补贴出去的电费加到其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成本当中。这样,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价格都要上涨,最终还是由消费者买单。这一来一去,给居民造成了用电价格低的错觉,其实到头来居民的用电成本一点也没有下降,只不过是以电费名义交出去的钱少了,以其它名义交出去的钱多了。
阶梯电价能“劫富济贫”吗?
阶梯电价类似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票证管理模式,本意是“劫富济贫”,令高收入群体承担更多的发电成本。但是中国地域辽阔,东、西部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用电量差距较大。这种情况下,政府难以订立出一个科学的价格分级标准,很可能会出现部分地区中低收入群体负担加重的情况。
而即使是按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实施不同的价格分级标准,也有可能造成不公。因为阶梯电价的“劫富济贫”作用有一个前提,就是高用电量群体即为高收入群体。但越是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发达地区,往往贫富差距越大。像大城市群租的“蚁族”、“鼠族”,可能就会因为阶梯电价而生活更加窘迫(因为分级标准是按户算的);而“小型但豪华公寓”和“经常外出”的部分高收入群体则会通过阶梯电价得到“不必要的收入转移”。
阶梯电价怎样设置更合理
在各地的电价调整方案中,针对各个群体、不同生活情况的多元化、人性化制度设计存在简单、生硬的缺陷。所以,阶梯电价应考虑突出差异化,可以考虑“峰谷电”的调峰作用。在计算阶梯电价用电量时,区别计算峰时段电量和谷时段电量,并实施差异化定价。一方面更有利于缓解高峰电力供需的矛盾,促进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减轻居民用电支出压力,更容易接受新的调价方案。
之所以制定阶梯电价,当然是鼓励人们节约能源少用电,如果最后演绎成电力部门创收的手段,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阶梯电价应该体现“奖罚”原则。对过度用电就要大幅度提高差价,体现“罚”的原则;而对用电少的当然要给予一定的优惠,体现的就是“奖”。既然大家都反映这一档电量设置过低,就说明其设置是不公平不合理的,不管穷富都被列入“罚”的行列,当然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综合《21世纪经济报道》、《钱江晚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