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第03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广告刊例 | 标题导航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2年04月26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僵化教育下的道德红叉
时言平

    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考试中,上海一名小学生在回答“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题目时称“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大大的叉。该名学生表示,4岁的孔融不会这样做,才这样写答案,并坚信没有答错。 

    在标准答案的绑架下,语文这一自由且极富想象的认知学科变得僵硬而逼仄。而这种僵硬和逼仄,又是简单粗暴的意识灌输和道德捆绑所造成的。当自由想象的空间开始泯灭,那么任何脱离标准答案的解答都会被判上否定的红叉。解放想象力、开放表达的自由空间,似乎是老调重弹的命题,若教育理念不开放,若过度的意识灌输不退出教育领域,再多的阐释也等于徒劳。

    小学生质疑四岁小儿不可能做出让梨的行为,何错之有?用所谓神童来作为道德启蒙的样本,会不会过于虚无缥缈和遥不可及?在社会道德处于堕落边缘的时代,或许我们更需要接地气的道德榜样,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道德神像和神话式的说教。沉迷于制造道德神话的社会,除了体现极度的道德自卑之外,何尝又不是道德迷失的体现。

    因此,道德教育也要尊重常识和常态,否则难免制造出一年级小学生“孔融是否会让梨”的困惑。在道德神像林立的土地上,道德只能成为仰视和膜拜的东西,而不能化为切身的体验和感受;在道德被赋予正确答案的考卷上,从内心而言,恐怕任何懂得常识、独立思考和提倡道德自主的人们,都难免被刺眼的道德红叉所捆绑。道德榜样,不该成为道德说教者占据的俯视众生的高地,而是文明社会前进的灯塔。

    (摘自《重庆时报》4.20 时言平/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广告热线:(0731)84329417 传 真: (0731)84323862 订报热线: 8008786966
本报在西安、沈阳、北京、济南、成都、重庆、南京、福州、兰州、昆明、南宁、长沙12个城市设有分印点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语
   第03版:经
   第04版:谜
   第05版:品
   第06版:达
   第07版:情
   第08版:谋
权力的道德捆绑
舒淇应该向苍井空学什么
国人的民主素质并不差
或许,每个人心底都藏着一颗毒胶囊
僵化教育下的道德红叉
1960年 中国“被迫”登顶珠峰
以讹传讹的孙中山“博士学位”
“大跃进”期间公社也能办大学
蒋介石在台湾大搞个人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