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县西洋江镇五星中学 刘异凤
摘要:在全球化与信息化背景下,青少年的价值观多元化趋势明显,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以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因此,教师应让学生突破课堂与生活的界限,真正打通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在课堂内外始终贯彻这种态度。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一、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深度、态度正向与价值判断,旨在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引导形成诚信、责任感等正直品格,深化对人权、平等的道德认知,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塑造有道德担当、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其重要性体现在全面提升学生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社会适应性,塑造健康人格,是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的基石。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实现策略
(一)教学设计与创新
1. 整合情感教育于课程内容。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自由平等的真谛》为例,教师可采取情境创设、故事引入、问题引入、利用媒体资源展示案例、行动倡议等策略来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还提升了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2.设计互动式和体验式学习。以《公平正义的价值》为例,可采用模拟法庭、角色换位游戏、社区调研与分享等互动式和体验式学习活动,深化学生对公平正义理念的理解和认同。
通过这些互动式和体验式学习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深化对公平正义价值的认知,还能在参与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从而为成为具有公平正义理念的公民打下坚实基础。
3.运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增强教学效果。以《公民基本义务》为例,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深度,教师可采取视频案例分析、互动式在线平台等教学策略,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信息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进一步强化对公民责任的认识和承担。
(二)教师角色与能力
1.教师的情感投入和榜样作用。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需求,关心他们的成长,通过耐心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通过自身的行为示范,如诚信、尊重他人、勇于承担责任等,教师可以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质和社会责任感。
2.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训需求。教师应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学科知识、教学方法、心理学、信息技术等,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参与工作坊、研讨会、在线课程等是提升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学校应定期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特别是在新技术应用、特殊教育需求、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确保教师能够与时俱进,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三)评估与反馈机制
1.发展全面的学生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应涵盖学生的学业成绩、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合作、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而不仅仅是考试分数。采用项目作业、同伴评价、自我反思、行为观察等多种评价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教师应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供具体的反馈,指出其优点和改进空间,鼓励学生设定个人目标,促进个性化学习路径的形成。
2.实施持续性的教学反思和调整。教师应定期在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学生互动等方面进行反思,识别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思考改进措施。基于反思的结果,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包括改变教学方法、更新课程内容、优化课堂活动设计等,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至关重要,它不仅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更培养其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通过情境教学、互动学习、多媒体运用及教师引导,可有效实现教育目标,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