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大祥区三八亭小学 王莉军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与审美鉴赏、文化传承等有机融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习得语言文字,更要将思维训练纳入阅读中,进行有目的的训练,提升学生的思考力。
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开展思维训练活动,让思维训练可视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增加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更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在低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四个策略训练学生的思维。
一、利用图片排序,可见学生的思维清晰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借助图片排序,有利于学生厘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弄懂课文意思,使阅读思维变得条理化、清晰化。如《乌鸦喝水》《小公鸡和小鸭子》都是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我在教学时,根据课文内容绘制四幅图,并打乱顺序。学生初读课文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给图排序,并说说为什么?学生在排序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结构有了清晰的认识。说原因的时候让思维可视化。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有条理。
二、根据信息作推断,可见逻辑思维训练
逻辑是人类思维当中的抽象派代表,借助概念判断、推理、论证这一系列要素,理解和区分我们周围的现实世界。在阅读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书中内容、语言文字的关联点,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归纳,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如在教一年级下册《一分钟》的时候,引导学生探究“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迟到了二十分钟?”我借助以下句式引导学生推断。
要是早一分钟,就能赶上绿灯了。
要是能赶上绿灯,就_______________。
要是能及时通过路口,就___________。
要是能赶上公共汽车,就不会迟到了_______________。
在一次次的阅读、思考、练说中,学生推断出迟到20分钟的原因,在根据课文内容作推断的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对比迁移,可见批判思维训练
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教师可以多采用对比的方式,为学生渗透批判的思维方式。俗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在对比中,原本不能焕发学生思维意识的语言材料也能够彰显出其独特的表达魅力,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运用批判意识进行了赏析和品味,在发展语言意识的同时,强化辨析、推动迁移、落于实践,为批判能力的训练铺垫了基石。比如我在教学《棉花姑娘》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先出示两个句子:(1)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2)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的叶子,吐出了雪白的棉花。再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思考:哪一种说法更好?为什么?学生在紧扣图片和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发现原文中的“碧绿碧绿”“雪白雪白”是典型的叠词,在反复使用下增强了表达的效果,而修改之后的第二句所表达的程度则显得相对薄弱。在紧扣语句展开的对比之后,教师引领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说说还有哪些事物也是碧绿碧绿的,还有哪些事物也是雪白雪白的。学生在回忆生活之后进行了罗列:碧绿碧绿的湖水、碧绿碧绿的花草、雪白雪白的粉笔、雪白雪白的云朵、雪白雪白的棉絮……
纵观上述教学,对原文的语句进行了修改,并引领学生着力对比学习,感受叠词在表情达意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学生在对比中思考,在思考中判断,在判断后运用。这样的阅读让学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四、在阅读中畅想,可见发散思维训练
爱想象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应该充分抓住这一特点,用发散的思维带学生走进奇妙的想象空间,感受想象的乐趣。发散思维就是从一个中心出发,将思维尽量地扩散出来,去尽量思考各种可能性,最后形成自己的认知。它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例如,我在教学《一个接一个》第一节诗时,引导孩子们猜想:诗人可能会做什么样的梦?让学生从梦带给人的感觉方面说,也从梦的内容来说,进而理解“各种各样”,体会诗人的心情。教材中有很多类似的训练点,我们可以充分用好这些空白点,启发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遐想的世界翱翔,懂得创造,提升思维能力。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开展思维训练活动,可以促进思维发展,增强阅读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