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传杰
我们能做且最该做的事情,就是发现好种子、好苗子,给予充分的阳光雨露,并因人而异,提供合适的土壤和养分。
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段。在这个重要的阶段,如何有效地培育创新人才,我结合两幅漫画,讲两个小观点。
第一,培育创新人才,不要固化模式。有这样一幅漫画,一个人蜷缩在一个坛子中,经过一些时间,把坛子打破了他还是维持原来那个蜷缩的姿势。这幅漫画寓意,长期囿于一个固定的模板,人就会形成固化的思维、行为模式,甚至生存模式。即便脱开了这个模板,他还会习惯原来那个状态,难以自我解放出来。
人人各有特点,因材施教非常重要。有人呼吁: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其实,我觉得,孩子的好奇心与生俱来,是天性,我们的教育只要能保护好这些好奇心,不去扼杀它就谢天谢地了。在以标准答案取胜的应试教育模式下,越是特异性突出的孩子越难受。爱因斯坦如果生在应试第一的教育环境下,我不知道他会是个什么样的命运!
“教育”二字,基础在“育”。育是生养、养育、培育的意思,如生儿育女,这是个比较自然的过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能做且最该做的事情,就是发现好种子、好苗子,给予充分的阳光雨露,并因人而异,提供合适的土壤和养分。过度施压或拔高,一个模式去灌输知识,都给孩子造成了难以承受之重,对创新人才的发育成长都不利。
第二,培育创新人才,需要因势利导。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顺其自然,但并非无所作为,完全不要引导。“教育”中的“教”字,意思是教导、引导、教诲。这是一个有更多人为因素参与的过程。
我还看到一幅漫画叫“新司马光砸缸”,图片描述,老师讲完司马光砸缸的传统故事后,同学们纷纷举手提问:“这个缸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放在那个地方?”“缸有多高?”“小孩怎么会掉进去呢?”等等。好奇心强的孩子,总是精力充沛,充满激情,喜爱刨根问底,这是好事。但如果不能及时把他的求知激情引导到正确的方向,就会走偏,形成巨大的智力浪费,十分可惜。
如何引导?我想有两点:一是在他学习追寻的过程中,不断用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和问题吸引他的关注力,最大限度满足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二是在学生遇到挫折、出现困惑、产生郁闷时,及时适度点拨,帮他认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