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澧县丁玲学校 刘烨
本学期担任班主任后,我就和同事郑重宣布:我要对每个学生进行家访。“周一到周五,天天有晚自习,你有时间吗?”同事们的议论,引起了我的深思。
其实我是一个老班主任了,在职业生涯中,我感到:家访是班主任的必修课,是学校与家庭紧密结合起来的有效形式。成功的家访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家访在教育工作中起了不可缺少、不可替代、不可低估的作用。为什么提起家访,教师会满腹牢骚?带着满怀期待和种种疑惑,我再一次亲历了50次家访。现就在家访过程中的几点体会谈点粗浅见解,以讨教各位同仁。
家访是人本化的教育
“家访”这一原本是教师的职业基本要求,已成了让人感到是有些久违的话题、一个陌生的词汇。家访真的过时了吗?
我记得参加工作时,所有的学校都制定有家访方案。每天放学后,教师们都相约去家访,家长总是把教师当作贵客相待。这种传统的家访方式,使教师与家长建立了和谐关系,学校工作也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而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科技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教师家访的意识也在慢慢淡化,由于电话、QQ、“家校通”、电子邮件、博客等现代的家校沟通方式,造成了传统家访数量的减少,工作的繁忙,使教师们感到难以抽时间家访。另一方面,家庭住宅范围的扩大,家长对教师的家访日趋冷淡,给传统家访带来了更大的难度。不少家长为生活而奔波在外,使教师难以家访。也应该承认,有些班主任,完全曲解了家访的意义,仅把它当作是学生问题转换或升级的处理途径:“你的儿子又违犯纪律了,以前我教的学生中还从来没有像他这样的,我没法管了,你看怎么办?”“你的儿子考试一塌糊涂,无心上学,沾染了许多不良习惯,你知不知道?”而且,班主任在指责、埋怨家长时,不自觉地流露出的那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更使家长愧误,以明确责任在家庭为结论,却不知这样的行为直接损害了家长的感情,将导致错误的延续和扩展。
家访是一条纽带,更是一种责任,家访是一种文化的传播,更是一种幸福的体验。因此,我认为,在新时期下,为更好地教育好学生,教师应强化家访意识,让传统式家访与现代式家访相结合,与家长进行沟通,并结合时代特点,逐步改变工作方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因材施教,用智慧启迪心灵,用真爱点燃希望,教育效果要超出一般的教育方式。这不仅是工作方法的改变,更是师德的回归,人本的实践。
家访时个性化的备课
家访到底“访”什么?怎么访?我认为:家访是教师的一种自觉的行动,绝不是完成任务。家访是一种寻求,寻求教育的合力,绝不是告状,借家长的手来惩罚学生。成功的家访需要精心的备课。我们的教育不是为了让孩子适应,而是为了适应孩子个性化的需要。如何满足孩子的需要,这至少是对我们班主任工作的一种考验。家访,这种走进家庭,贴近家长与孩子的有针对性且温馨的备课,才是真正的家访,才能真正的了解孩子的所求,满足孩子的个性发展需要。每次家访前要认真准备。家访的谈话方法,不要千篇一律,要因人制宜。
1.要具备一定的目的性和期望值。
2.要充分了解学生现状及家长的综合情况。
3.要较好把握时间的选择与控制。
4.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恰当的方法。
家访是上门式的服务
教育是一种服务,所以家访工作就是一种上门服务。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庭,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我们自己的工作。在家访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家访需要有宽容的心态和足够的耐心;
2.家访需要营造温馨、坦诚的沟通方式;
3.家访需要适时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要帮助家长解决一些困惑;
4.家访需要教师展现良好的师德风范。
总之,适时的家访会融洽师生的感情,减轻班级工作的压力,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建议每个老师能牺牲休息时间,用真情和爱心去继续我们的家访,我相信: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更加温馨,我们一定能找到职业的幸福,一定会为学生撑起一片心灵的晴空,让孩子绽放出自信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