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程 龚 伟
基层治理井井有条、产业发展稳步提升、乡村振兴如火如荼、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一份份优异答卷的背后,跃动着安化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脉搏,凝聚着党建工作迸发出的磅礴力量。
2024年,安化县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理顺“1234”思路,落实“4+N”工作机制,聚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为安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贯穿一条主线
党员干部思想根基进一步夯实筑牢
安化县坚持把凝心铸魂作为党建首要任务,把牢理想信念总开关,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理论武装入心入脑。深入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深化以讲促学,县委主要领导带头向中青年干部讲理论、作表率。创新“三讲四育五促”主题党日模式,594名党员领导班子成员、1677名党组织书记、174名第一书记担任基层宣讲员,1.3万余名党员轮流参与,让“微党课”从“一人讲、众人听”走向“人人讲、互相学”,覆盖党员3.9万余名,不断增强“学—思—干”闭环实效。
思想锤炼用心用情。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教育引导全县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充分运用11处红色资源场馆和46个党员教育基地等阵地,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发展意识深入深化。构筑“走找想促”常态机制,县级领导进驻一线摸实情、解难题,广大党员干部把“八大行动”“三大竞赛”作为学习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载体,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增强两个功能
各级组织战斗堡垒进一步坚固建强
安化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大力实施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工程,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显著增强。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深化。坚持片组邻“三长制”为主轴,以“五个统一”融合网格化管理机制,2万余名“三长”主动履职,发现处理各类问题诉求17576件次,“三长”融入基层治理模式获中社部推介。持续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共学共建,78个小区党支部开展环境维护、停车管理、电梯加装等服务2000余件次,基层治理末梢“畅通无阻”。
传统领域党建质效不断提升。坚持“准严实效”,8个软弱涣散党组织高标准转化升级。抓实机关党建整建提质年专项行动,推行县直单位党建活动观摩学习制度,机关党建水平全面提升。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74个县直单位扎实开展“基层吹哨、部门报到”“联点单位进社区、在职党员进小区”等活动,参与解决各类纠纷228个。
两企三新党建工作基础不断夯实。完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行业党委运行机制,打造15项功能于一体的“红色驿站”6个,为160余名快递外卖小哥提供便捷服务,1145名外卖骑手、快递小哥担任流动邻长,成为城市基层治理新生力量。大力推进“党旗领航·百社联村”行动,300余家社企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锻造三支队伍
高质量发展先锋力量进一步凝聚壮大
安化县努力培育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党员、干部、人才队伍,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安化夯实队伍支撑。
党员强基重质重效。实施流动党员“434”行动,1059名一对一联系人结对关怀帮扶,设立4个驻长沙市流动党员党支部,引导在外党员反哺家乡。面对严峻防汛形势,2万余名党员干部筑牢群众安全红色堤坝,有序组织避险转移2.3万余人,挪床5.1万余人,取得“未垮一库一坝、山洪地质灾害零伤亡”的重大胜利,缔造防汛抗灾“安化奇迹”。
干部强能有力有序。全面强化干部专业赋能,依托中远海运特运集团定点帮扶,220名“关键少数”赴中山大学提能增干。树牢选人用人导向,近千余名党员干部奋战金塘冲水库等项目一线,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壮筋骨、长才干,刷新重大项目征拆工作“安化速度”,调整不宜继续担任现职的干部6名,培养造就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骨干队伍。
人才强县落地落细。聚焦发展需要精准招才引智,构建“1+1+N”人才政策“强磁场”,引进714名急需紧缺人才充实一线。加强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建设,通过乡友会、联谊会等方式共谋发展大计。
奏响四部乐曲
基层党建质效进一步提振升级
安化县聚焦基层减负赋能、集体经济发展、村级班子建设、党建品牌升级四项重点,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质效双升。
奏响减负赋能主题曲。明晰“三责七化四赋”具体路径,全面整治规范违规抽借调人员、村级组织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文山会海明显瘦身,“督检考调”全面压减,“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有效遏制,为基层“壮马轻车、畅路聚力”。因地制宜探索出台减负赋能措施,办结全省农村建房“一件事”首个实办件,行政审批整体提速70%以上。
奏响产业振兴进行曲。成功举办“首届中国黑茶大会·茶祖节暨第六届湖南·(益阳)安化黑茶文化节”,安化黑茶制造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首届“安化黄精之夜”活动闪耀星城,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8亿元。积极稳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奏响村级换届前奏曲。抓实村级班子届中分析评估,实施“后备干部薪火”计划,以“三包三逐三培养”护航后备干部“全生命周期”,1517名本乡本土大学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纳入村级后备干部管理。
奏响品牌升级示范曲。实施“茶乡党旗红”片区共富工程,依托各片区发展优势及地域特色,推动6大片区“抱团发展”,探索共同富裕“安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