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龙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最后一条。以言简意赅的标志专章加以论述,这本身充分展示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担当和坚定信念。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蕴含了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锲而不舍”“滴水穿石”的文化传统。《周易·恒》就是专门教人“持之以恒”的一卦。“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立不易方”就是钉钉子的精神,反过来,“不恒其德”,则“或承之羞”。历史上众多重大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往往得益于改革者持之以恒的决心。如商鞅秦国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汉武帝币制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等,虽都面临重重阻力,但改革者仍以不屈不挠之志,逐步推进,终见成效。“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工作方法。毛泽东同志曾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来激励我们党的革命事业。邓小平同志强调,“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业好比钉钉子,钉钉子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才能把钉子钉实钉牢”。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体现了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明确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在改革过程中既要制定科学的措施方案,又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将改革落实到位,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当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很多险滩要“蹚”、硬骨头要“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拥有敢于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决心,在改革过程中做到知与行的统一。这就需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久久为功。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彰显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和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需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责任落实,做好“答卷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明确各项改革的实施主体和责任,反对空谈和形式主义,确定各项改革任务的时间节点,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推进完成。同时,需要完善监督评判机制,让人民做好“阅卷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这既是对历史改革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本文为2023年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