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理论·学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9月04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三重特性

  刘希良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当深刻把握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三重特性。

  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革命性。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是对落后生产力的革命,因此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革命性。一是发展理念的革命性。新质生产力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生产力,而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对我们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获得的感性认识的升华,因此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实现对传统发展理念的变革。二是发展过程的革命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孕育兴起,人们生产生活方式酝酿根本性变化”“新质生产力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新质生产力是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而成的,其发展过程将与这些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深入相伴随。三是发展内涵的革命性。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这些内涵中融入了数据这一新型要素,因此其发展将是生产力不断数字化,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不断壮大,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数字化变革的过程。四是发展功能的革命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实现对旧有生产关系的变革。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革命性,必须发扬革命精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推进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要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性。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创新性是新质生产力最鲜明的发展特性,但这种创新性具有独特性:一是创新质量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体现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因而其科技创新具有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特性,是立足国际前沿、颠覆已有认知、填补行业空白、开辟新赛道、创造新未来的创新。二是创新速度快。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各国都争相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和制胜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三是创新范围广。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创新既表现为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又表现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是重大科技领域全覆盖的创新。四是创新影响深。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所具有的原创性、颠覆性、革命性必然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性,必须紧紧围绕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增强科技创新的历史主动,牢牢把握世界科技竞争先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性蕴含着人民性,彰显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是人民的主体性。生产力具有社会性质,总是特定社会的生产力。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创造的社会生产力异化为资本的生产力。因此生产力越发展,资本就越强大,人民的主体地位就越弱化。而新质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是在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条件下实现发展的,因此其发展过程必然是人民主体地位的不断增强。二是人民的获得性。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三是人民的本位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摆脱人对物的依赖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发展以人民为本位。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民性,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系长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为长沙市社科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习近平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创新意蕴和实践进路研究”(2024CSSKKT59)研究成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