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娴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教育是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领域,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崛起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和增强教育效率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人工智能助力建构高质量教育体系。一是提升智能化管理体系。要着力加强智慧教室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健全教学管理体制,科学进行教育设计及教育布局,将智能化应用于教育的全过程,形成全方位的育人新格局。二是建设全覆盖教育资源体系。充分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建设网络大课堂,为学生创设参与教学的情境,扩大参与空间和场域,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三是完善教育发展保障体系。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经费使用机制,加大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推动网络联校、数字校园、智能课堂建设,促进教育与信息的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助力优质教育资源深度共享。充分发挥大数据科学、专业、高效、精准整合信息的效能,促进教育资源的创新和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公平分配。构建智能教育新生态。在数据驱动的智能教育体系中,学校、企业、社会三方协力,共同构建跨领域、跨学科、跨机构的开放型教育生态。人工智能推动教育事业进步,教育事业培养创新人才,人才反过来促进技术进步,形成协调发展的生态循环。重构智能教学资源。构建智能教学资源平台,整合、优化并提升其集成效能。更新教学内容,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增加契合时代特点和学生需求的教学案例并设置情境问题。建立教学资源质量监控机制,通过用户反馈和数据分析等手段,持续优化教学资源。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资源的智能化水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利用新兴技术,引导科技赋能教育平台,共享、共建优质资源,推广远程教育和在线课程,缩小城乡和区域间的教育差距,真正实现“有教无类”。加强政府、学校、企业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推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教育经费等,确保智能教育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间的资源分配更加均衡,充分体现公平的核心价值观。
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全流程提质增量。人工智能为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机遇。一方面,人工智能推进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总体部署,开辟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的新路径,提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动力。通过智能化教育教学技能、课程改革、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使得老师们及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师技能,改进教育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提高育人的实效。借助数据采集,学校得以精准施策、因材施教。通过数据分析和行为识别,管理系统可以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价值取向以及潜在的学习障碍,及时了解学生思想观念的动态发展,有助于教师获得更精确的教育认知。同时,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科学的分类,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资源推荐,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克服学习困难。
人工智能助力深化教育现代化综合改革。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从顶层设计、科学评价和教育科研各方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综合改革。加强教育政策研究。利用大数据和统计分析,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基础。开展跨学科专家合作,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将教育政策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政策建议和行动计划,确保研究成果能够对教育实践产生积极影响。完善教育评估制度。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测量参与教学数据评价,使得评价指标可量化、评估结果更科学;通过大数据分析、深度学习技术,构建课程评价模型,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处理,了解教学关键环节中的问题,做到及时、有针对性的调整;通过建立一个全方位、全员参与的系统评价体系,使教学评价系统更加科学完善。构建教育科研服务体系。以全省数据信息平台和调研平台为支撑,建立教育科研资源共享机制;完善科研教研制度,健全省市县校四级教研工作体系;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推动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政策、教学方法和教育产品,促进教育实践的发展;优化教育科研评价体系,确保研究成果对教育实践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单位:湖南信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