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中部向新促崛起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5月25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将非遗传承融入乡村学校美育

  周彬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代表性项目名录有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民俗等。这些多彩的非遗文化,镌刻着独特的审美模式,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彰显了各民族的美学追求,是新时代高校和中小学开展美育实践、涵养美好心灵的文化沃土。与城市学校相比,乡村学校在地性更强,更容易接近非遗项目,积极探索校园美育与非遗文化传承融合,对于非遗保护创新和美育道德教化、增强学生美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以及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认同感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文化人,挖掘非遗传承的美育素材。当前,乡村学校美育的教学素材较为单一,多以课本教材为主,缺乏深度和广度,趣味性与新颖性不够强。同时,美育教学理念不够明晰、教学内容选择不尽合理、教学活动形式相对单调、实践活动相对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三湘大地上,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数千个非遗项目,不仅体现了湖南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多样的文化样态,还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表现形式,能够为乡村学校美育提供更具实践性的教学素材。比如,有学校邀请非遗传承人、手工技艺者进校园开设非遗文化工作坊,带领学生制作刺绣、陶艺、剪纸等传统工艺品,让教师和学生通过近距离接触、沉浸式体验,来感受传统美学素养,提高审美能力。

  因地制宜,擦亮乡校美育特色品牌。我省各地自然环境差异较大,非遗各具特色。挖掘美育素材,应梳理本地区非遗资源,让乡村学校非遗教学成为传承、保护、创新本地域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形成一批以非遗项目传承为特色的乡村特色学校。比如,位于湘黔交界区苗族聚居地的凤凰县落潮井中心完小,依托所在地区的民族文化特色,借助延时服务、大课间活动等,将非遗项目和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项目融入学校美育体系,开发并持续发展了苗鼓、花鼓操、舞龙、舞狮、竹竿舞等一系列美育课程,激发了广大师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为非遗注入了“青春力量”,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小小非遗传承人。2021年,落潮井中心完小还因此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名单。实践中,每所乡村中小学的教学条件、师资水平并不相同,因地制宜灵活选择、合理设置非遗教学内容,能够唤醒沉睡的乡村非遗资源,为各校的美育工作注入源头活水。

  融入课堂,鼓励乡校本土创新方法。众多非遗项目宛如一颗颗珍珠,散落在三湘大地之上。对于乡村学校来说,怎样更好地使用和发掘非遗资源是道难题。首先,让“在地”的学校保证非遗项目“在场”,需要创编丰富鲜活的乡村美育课程。浙江衢州市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好的探索,其教育部门组建了美育精品课程专家委员会等机构,开展乡村美育精品课程评比,成立乡村美育工作坊。仅最近三年,衢州的村校就新创了80多门乡村美育课程,其中有5门被评为省精品课程。其次,要形成学校主导、教师领衔、社会力量助力的发展模式,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调查与研学活动四方面入手建构课程体系,让学生将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与探究式学习结合起来,以增强获得感和成就感。如果学生能在教师或非遗传承人带领下,动手学湘西苗绣、制作雕花剪纸作品等,或走入博物馆、非遗馆等开展现场学习,实现“学”中“玩”、 “玩”中“学”,便能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非遗的美育魅力。比如,凤凰县禾库学区芙蓉学校、米良中心完小曾多次派出学校苗鼓队参加社区表演,这不仅给乡村孩子的美育成果提供了展示机会,也实现了学校美育和社区发展积极互动的正向效应。

  利用数智,促进教学资源共享传播。眼下,数字场景丰富了非遗文化的传播场域和表现空间,信息传播技术的迭代更新为非遗传承的传播形式和媒介渠道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各地区可整合学校、地方和企业的相关优势,创建本地区美育和文化遗产协同创新的共享机制。比如,线上建立教学室,“面对面手把手”地教授非遗技艺,如苗绣、舞龙舞狮技巧等。线上教师既可以是真人,也可以是虚拟形象;线下则建立互动区,既把非遗项目中的实物通过虚拟影像的方式呈现出来,也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和技术,如穿戴设备、互动设备等创设情境,增强参访者的沉浸式体验。同时,还可建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线上线下课程群、数字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与非遗美学慕课群,供教师在线浏览研究,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传播。

  【作者系湖南省“十四五”乡村教育研究基地(乡村教师发展方向)核心成员,湖南文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本文为湖南省教育规划基地研究课题“从‘去乡土化’到‘再乡土化’:乡村学校美育的困境与出路”(JD232859)阶段性成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