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通湖1号”大闸蟹选育迈出第一步
更美味本土蟹明年“爬”上市民餐桌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玉菡 通讯员 刘玲 陈晗

  5月9日,180公斤约2160万只“大通湖1号”大眼幼体蟹苗,被投放到益阳市大通湖区多个培育养殖基地。

  为什么要选育大通湖亲本蟹?要历时多久才能完成“大通湖1号”蟹的选育?

  “大通湖1号”大眼幼体蟹苗首度返乡

  5月9日,180公斤“大通湖1号”大眼幼体蟹苗经过长途跋涉,从江苏射阳育种基地首度回到大通湖大闸蟹产业园。

  刚刚从冷链车上卸载下来的36箱“大通湖1号”大眼幼体蟹苗,需要在地面回温至投放水域水温温度才能投放。

  等待过程中,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王春拆开一箱蟹苗向大家展示。只见这些已进行5次脱壳的“大眼幼体”蟹苗还只有米粒大小,身体色黄透明,眼大,腿长,带有一尾。“投到水里三四天后,蟹苗就会完成变态反应,褪掉尾巴。”

  随着气温上升,一动不动的蟹宝宝将变得生龙活虎,下塘后,畅快地在水里游。它们将在蟹塘内慢慢成长,待到变成扣蟹,来年会重新安排“住处”脱壳长大,血统纯正的“大通湖1号”大闸蟹到2025年九十月就会“爬”上市民的餐桌。

  大通湖大闸蟹跻身“中国十大名蟹”

  大通湖区地处“洞庭之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河蟹之乡”。1972年,大通湖在全省率先试水人工养殖大闸蟹。2000年从上海崇明岛引进蟹苗后,拉开大规模养殖大闸蟹的序幕。此后,凭借黄满膏腴、肉质劲道的特点,大通湖大闸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跻身“中国十大名蟹”,出口欧盟、新加坡、菲律宾、阿联酋等国家。

  大通湖区创新“水草+螃蟹”生态养殖模式,种好水草,再投放蟹苗。好水好草养好蟹,大闸蟹品质更生态,口感更鲜美。2023年,“水草+大闸蟹”养殖规模达2.1万亩,年产量约2000吨。今年,大通湖区拟计划新增大闸蟹养殖面积5000亩以上,亩产量预计75公斤左右。

  有利于提升湖南大闸蟹整体质量

  大通湖大闸蟹远近闻名,却一直没有选育出最适宜本地的养殖品种。

  去年11月25日,经上海海洋大学王成辉教授育种团队精心挑选,大通湖区首批200只亲本蟹送往江苏射阳育种基地进行代培繁育,成功培育出“大通湖1号”本地大眼幼体蟹苗。此次“回归”后将历经13至14次蜕壳、16个月的培育,到2025年金秋大批量上市。

  “培育大通湖亲本蟹,一则是大通湖大闸蟹受市场欢迎,需要更稳定的水产品输出,二则是更有利于提高大闸蟹的成活率和产量。”王春说。

  “‘大通湖1号’的选育需要选取大通湖区7两以上的公蟹和5两以上的母蟹进行配种,壳边缘带锯齿、腿长等大闸蟹的外部特征,必须保持相对一致。”王春说,这样经过4代8年繁殖下来,才能够培育出性状稳定、更加适合本地环境的大通湖蟹品种。

  据了解,大通湖区作为目前湖南唯一一个从源头上进行大闸蟹品种选育的区域,对于提升湖南大闸蟹整体质量,推动大闸蟹养殖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