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放
一段时间以来,高校开放一直是热门话题。前不久,复旦大学宣布社会公众可持身份证或“随申码”入校并开放食堂。4月17日,其保卫处发布校园参观文明公约,涵盖核验进校、交通规则、爱护公物、食堂就餐等内容,对校外人士提出了一系列行为要求。该公约最后提到:对违反公约或有其他影响校园安全文明行为的人,学校有权予以制止或劝离。这一文明公约,既响应了大学开放的社会呼声,也堵住了部分校外人士在校园里肆意而为的管理漏洞,不失为平衡公共利益与师生诉求的积极尝试。
不可否认,自从越来越多的高校敞开大门向社会公众开放,伴随大学校园开放而生的某些问题确实给在校师生带来了不少困扰和麻烦。有学生反映,因为游客太多导致排不上队,来不及吃饭就要去赶下午的课。前段时间,武汉大学校园内,一名学生因游客在拥堵路段疯狂鸣笛与之发生冲突。除此之外,拍照喧哗、攀折树枝、践踏草坪等现象都在校园内时有发生。只有预防、化解类似问题,才能有效避免校园开放给师生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造成的影响,才能引导在校师生认同开放政策,进而实现校园内外共赢。
校园开放不能任意,必须开得其“法”。此次复旦大学出台文明公约,对校外人士提出“不进入教学科研办公场所及学生宿舍”“爱护校园公物,不污损、毁坏校内雕塑、人像等设施”等要求,可以说是为打开校门立规矩。而允许校方对不文明来访者下达逐客令,更是使师生们在校园开放这件事上有了更强的安全感。希望不论是校园管理者、在校师生还是社会大众,都继续拓展思路、创新方式方法、平衡各方诉求,让校园开放既彰显民生善意又体现科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