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周刊·新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牢记嘱托 改革创新 求真务实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4月04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第二个结合”增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主体性

  鲁  涛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一重大论断科学概括了“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丰富内涵、深层逻辑和重大意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须以“第二个结合”增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体性,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奋力开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境界。

  以“第二个结合”不断筑牢中国道路的主体性根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近代以来,围绕“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从“走俄国人的路”到决心“走自己的路”,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宏阔的历史纵深。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把中国道路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增强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的主动性。注重提炼和汲取蕴含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色”更加鲜明,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彰显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以“第二个结合”充分激发中国人民的主体性自觉。恩格斯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把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善于从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并通过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中国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着力加强传播方法和话语方式创新,使党的创新理论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所认同、所掌握、所运用,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凝聚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磅礴力量。

  以“第二个结合”持续巩固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张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主体性是民族文化对现代化的“自主适应”,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强劲引擎。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具备鲜明的文化主体性,才能在全球化文化冲击下不断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建构自身民族文化的自主地位。要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频共振、双向赋能,“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一方面,要旗帜鲜明地驳斥文化保守主义和复古主义倾向,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行批判性吸收,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坚决反对文化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绝对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应秉持开放包容和兼收并蓄的态度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全方位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恒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中华文明传播力,以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作者系湖南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岳阳市基地研究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