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4月03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山银山绿中来
——怀化全面谱写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画卷

    渠阳镇南竹林海。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在全省首创生态产品经营权登记。

    新晃侗族自治县黄精加工基地。

    本文照片均由怀化市林业局办公室提供

  周 佳  向继红   向东   郭金平  朱跃军

  怀化,湖南西大门,是湖南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是全国九大生态良好区域和全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67.06%,林业用地面积、有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量、林木覆盖率均居全省之首。

  眼下,正是怀化林区最美的季节。放眼望去,林海茫茫拂丹霄,峰峦叠翠逐浪潮。这是大自然赠予怀化的宝贵资源,更是怀化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激活万重青山的努力与实践的生动映照。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作为湖南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唯一试点市,怀化勇毅前行,借力林改浩荡春风,持续提升林改“怀化样本”,成就了绿水青山,富裕了万千林农,勾勒出一幅幅山乡巨变、锦绣斑斓的新画卷。

  顶层设计巧布局,林权改革激活兴绿富民“新引擎”

  在怀化市林业部门看来,林改牵着两头:一头是社会,要绿;一头是林农,要利,重要的是如何既让社会得绿,又让林农得利。

  为此,怀化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中央相关政策出台后,紧随其后出台了全国第一个市级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纳入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市政府工作报告、市委改革工作要点、市对县绩效考核、市对县林长制考核进行强力推进。

  大力开发绿色富民产业,通过“创新林业经营机制,持续加快林权流转,推进林地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促进林地增绿、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大力培育林业新型经营主体,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孵化”等措施,培育发展了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林业专业协会、家庭林场、民营林业专业服务组织4种林业经营主体形式;同时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以林权量化或作价入股的形成,与林农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共同参与林业开发和分红。全市现有林业龙头企业47个、林业专业大户1456个、家庭林场260个、林业专业合作社1368个,使456万亩林地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年营业收入15.6亿元,6.8万农户受益。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支持,以项目带动林业高质量发展。市本级成立市城发集团、市农林集团作为项目建设主体,分区域与县市区成立合作公司,2023年启动了300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总投资200亿元以上,拟开发集约人工造林30万亩、现有林改培210万亩、中幼林抚育60万亩;同时,大力发展油茶、中药材和林下经济等配套产业。

  ——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林场、苗圃为依托,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休闲农业、林下经济、花卉种植和商贸服务等林业特色产业。目前,正大力推进500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00万亩优质油茶、100万亩高产南竹基地建设,大力实施油茶、竹木、森林旅游和康养、林下经济、苗木花卉五大产业提升行动,开辟了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23年底,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511.9亿元。靖州亿欧新材料公司生产的竹产品通过怀化国际陆港出口欧美、日韩和东南亚。

  有坚实的绿色基底,还有政府的林改好政策,怀化改出了青山绿水的好生态,让青山绿水实现了“颜”“值”同升;也改出了发展的好路子,林农捧起了一个个“金饭碗”。

  有着“特色农产品黄精之乡”“中国生态黄精之乡”之称的新晃,全力推进野生黄精保育、生态种植和加工产业化进程,做大做强黄精产业。“中国·新晃黄精国际城”黄精年交易量占全国1/6,村民通过黄精种植每亩林地平均可增收1-3万元。

  2022年3月,湖南义和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流转土地400亩,建设黄精母本园,吸引了周边大量群众就业。

  新晃侗族自治县晃州镇禾排村村民姚建军便是其中之一,主要负责母本园里栽培、养护等技术管理工作。去年,姚建军通过在当地林业部门和公司学习到的中药材种植技术,开始在自家林地试验种植黄精、白术等中药材,目前已取得成功,年收入可达3-5万元。

  “过去种红薯、玉米等一年千把块收入,现在不仅收入增加,我还能利用学会的技术带动周边村民一起致富。”姚建军很是满足。

  林业金融巧破题,森林资源秒变发展“绿色银行”

  鼓励林农适度规模经营,又触发了一道道新难题:种树的钱从哪里来?发展林业产业的启动资金从哪里来?如何打通林农和银行之间的融资渠道?

  怀化以会同县“林权贷”破题,创新林业金融服务、高质量推进林业金融化改革。

  早在2012年,会同县就率先在全省探索林权抵押贷款。由于政府只负责搭台,唱戏的是银行与林农,银行不敢贷,担心贷款收不回,也怕抵押的树木资产成“死资产”,加上程序繁杂而不愿贷。

  转机出现在2021年底。会同县在全面推行林长制中,与当地农业银行携手推出升级版“林权贷”,建立“政府主导、银行主推、保险主保、林农主角、林企主体”的运行模式,即在政府主导下,指定有国资背景的县林投公司参与到林权抵押贷款中,建立三方参与机制,约定由林投公司对林农、林企的贷款实行担保,对抵押的林权进行兜底收储。

  升级版的“林权贷”一经推出,便深受广大林农、林企青睐。现在会同县的林权贷从提交申请到发放贷款15天内就能完成,贷款最长可达8年,固贷期限可达20年,林农单户流贷最高贷款额度为1000万元,且不再局限用于林业生产经营。

  有这样一份会同县林权抵押贷款数据:“2012年至2021年11月,贷款总额290万元;2021年12月至今年3月,贷款总额3.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近30亿元,带动农户增收近4000万元。”

  “选择林权贷真值!”近日,会同县的林农郭霞用线上秒放的28万元林权抵押贷款,解决了家庭养猪场资金周转难题。

  “林权抵押贷不仅让南竹林能有效变现,而且经过低改和修建林道后,每年亩产收入由2000元提升到了4100元。”会同县马鞍镇黄家村造林大户龙国东表示,通过林权贷,他得到了120万元发展资金,带动了企业增收和村集体增收。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怀化市新增林权抵押贷款6.3亿元。林权质押贷款破题的同时,怀化林业金融服务创新的步履也一刻没有停息。

  信贷产品进一步丰富。“碳汇贷”“杨梅贷”“茯苓快贷”“乡村四权贷”和“生态价值贷”等更加贴近群众需求的林业金融产品,相继被开发。沅陵县在全省带头展开公益林、天保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探索,形成“惠林贷”产品。

  林业要素市场进一步健全。建立了林权评估、收储、交易、流转一体化平台,打通了林业、自然资源等多部门信息壁垒,实现不动产证办理、信息发布、交易流转、价值结算一体化推进。会同县成立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加挂林业产权交易中心牌子;靖州开发了生态产品线上交易系统,两个县的交易平台均推行“线上+线下”服务。

  林业金融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升级。大力推动银行机构与保险机构合作,积极探索“林权贷+政策性保险+森林商业保险”的金融服务模式。当林权贷款抵押林木遭受自然灾害时,经营主体最高可获得实际贷款金额的90%资金赔付。目前,怀化森林商业保险承保2900万亩,提供风险保障220亿元,帮助经营主体挽回损失2628万元。

  “三权分置”出新意,权权剥离激活林业发展“一池春水”

  “有了这本证,从村民那流转的南竹就真正从‘资源’精准地变成了‘资产’‘资金’。”2022年10月20日,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不动产登记中心,渠阳镇金鑫村靖鑫林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滨拿到了湖南省首张生态产品经营权登记证书。

  “加上生态价值,我们这960亩南竹‘身价’翻了好几番。我们用这个生态产品经营权登记证抵押贷款,发展的底气也更足了。”杨滨信心十足。拿证当天,靖州农村商业银行向靖鑫林业有限公司发放抵押贷款500万元。目前,该公司在金鑫村流转南竹林地7100亩,群众实现流转收入70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5万元。

  这得益于怀化创新推进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改革,在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放活林地经营权。

  据介绍,按照新的林权抵押贷款要求,2022年以前的产权登记模式,土地流转者和土地承包者仅双方自行签订的流转合同,不能办理流转经营权证,这样就不能抵押变现。

  为破解这一难题,2022年,靖州在全省首创“三权分置、三层剥离、多权叠加”的生态产品经营权登记交易模式:在地上、地表和地下分别设立土地经营权,对多权属状态、多生态产品种类进行登记确权和智能化权属管理,在林地所有权、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农民可把自己的林地经营权通过出租、转包等多种形式流转出去;通过“三层剥离”,打造了多种权属组合,真正盘活了林权。目前,靖州共办理生态产品经营权登记465件,已有5个经营主体获得经营权抵押贷款1850万元。

  权属归属问题划分清楚后,随之而来的是资产如何评估?

  对此,怀化尝试对评估主体、评估标准、服务方式等进行调整优化,以解决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市场发育不成熟,专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少、参与意愿低,因按评估价值收费导致评估价值虚高等问题。

  会同县发挥县林调队的专业技术优势,牵头负责森林资源资产价值评估工作,日常评估工作经费由县财政足额保障,打破了原有利益挂钩机制,既减轻了农民和企业负担,又确保评估结果科学可靠;出台了林权抵押贷款林木资产评估标准,按不同树种、不同林龄确定林木资产评估价值参考标准,填补了评估标准空白。

  同时,深化林木采伐管理改革。在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的前提下,怀化出台林木采伐限额五年总控、年度计划可以调剂使用,降低商品林采伐年限,按申报顺序分配采伐计划,委托乡镇办理采伐审批等一系列便民措施,最大限度保障林业经营者和贷款银行享有充分的林木处置权。

  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以沅陵、通道两个全省林业碳汇工程试点县开展林业碳汇监测计量、林业碳汇交易技术支撑和服务等探索、溆浦县开展林地信托经营、芷江侗族自治县“公司自营”建设国储林、麻阳苗族自治县楠木桥九村抱团发展林业产业、鹤城区林地托管兴旅游、组织31个森林经营单位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等创新探索,加速推进了“两山”转化,多途径释放林业效益。

  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集体林地“三权分置”的推行,激活了林业发展的“一池春水”,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多赢目标,为怀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绿色动能。2021年以来,怀化森林蓄积量由9812万立方米增加到12720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总量、质量、效益“三提升”。

  绿色打底,理念创新。今日的怀化,生态得绿,人民得利。伴随集体林改的持续深入推进,怀化将继续勠力前行,坚持集体林改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相结合,着力打造生态林业、高效林业、智慧林业、民生林业,推动全省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建设,为全省乃至全国深化集体林改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怀化经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