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卓芳 陶 韬
2024年1月19日,湖南3人、1团队站上国家最高领奖台,分别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智能、绿色、高端产品乘势而上,规模工业光电子器件、集成电路、锂离子电池产量分别同比增长27.2%、36%和32.9%;
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擦亮“湖南制造”金字招牌——全球最大整体式盾构机主轴承在长沙下线,PCB微钻硬质合金棒材打破国外垄断,起落架和机轮刹车系统为C919保驾护航……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见证湖南工业经济全力向“新”而行的一年。这一年,党中央对新型工业化有了新的定位与部署。湖南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开创湖南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较多的大背景下,全省工信系统应对风险挑战、抢抓重大机遇,工业经济稳中有进、进中提质。2023年,湖南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2%、拉动经济增长1.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占制造业比重首次突破50%、达到51.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全省上下谋工业、抓工业的方向更加明确、氛围更加浓厚,干劲更加充足。”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雷绍业表示,在新起点上,要以工业经济的稳和进,为全省大局多作贡献,为全省经济增添活力。
稳
加快构建富有湖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业“底盘”更加稳固
过去一年,湖南工业劈波斩浪,奋楫前行,一幕幕产业发展的场景令人难忘。
在岳阳,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全线顺利贯通,紧接着100万吨/年乙烯炼化一体化及炼油配套改造项目开工,推动湖南现代石化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高端迈进;
在湘潭,吉利新能源商用车生产基地,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首台远程超级VAN正式下线。该基地达产后,将实现年产15万辆产能,拉动上下游产业产值约500亿元,为打造长株潭新能源汽车城及汽车制造千亿产业集群提供强大支撑……
湖南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富有湖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业生产稳中有升、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经济恢复向好的基础持续筑牢。
突出重点强调度,工业筑牢经济“压舱石”。全省工信战线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工业经济运行监测调度机制作用,组织开展大调研大走访活动,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抓调度、抓推进、抓服务,以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占规模工业比重达31.5%;工业税收、制造业税收分别增长15.7%、14.6%。
瞄准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一揽子”扶持政策纷至沓来。稳增长“20条”、工业稳增长“26条”、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工业领域18项支持措施……政策红利带动工业大盘增长;聚焦新能源汽车、先进计算、音视频等产业,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全方位护航重点产业发展。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放异彩。湖南新能源汽车乘势而上,全年产量突破80万辆,同比大增62.1%,占全国比重达到了8.4%。比亚迪、吉利、大众、广汽、北汽等国产汽车品牌均在湖南设厂造车,且持续扩大规模,成为产业发展重要新增长点。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8%,先进计算产业规模超过2500亿元,新兴产业加快壮大。
受产品价格回落、用能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我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面临较大困难。2023年,全省工信战线突出帮扶强服务,常态长效开展“三送三解三优”“一起益企”等助企行动,全省工信系统清单化收集企业问题1.26万个,已解决1.15万个,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416亿元。
企业获得感增强,正向互动、良性循环、蓬勃向上的市场活力竞相涌流。数据显示, 2023年1至11月,全省规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7%,比全国高6.1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企业营业成本同比下降0.6%,每百元营业收入中成本为82.4元、同比减少0.57元。
进
实施三大标志性工程,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2023年8月,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对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进行重点部署,提出要滚动实施三大标志性工程——培育10个千亿级企业,打造“4+6”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北斗规模应用引领区。
把国家所需与湖南所能结合起来,这些标志性工程瞄准国际领先、全国领跑,厚植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有了强有力的抓手。
优质企业群体壮大——
在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湖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327.227亿美元营业收入位列第466位,连续第二年上榜。
坚持大抓企业、抓大企业,全省工业千亿、百亿企业分别达到4家、50家,8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500强。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66家,总量保持在2万家以上。
大中小企业奏响融通发展“和声”。2023年全省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87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98家。
优势集群实力增强——
三一集团、山河智能相继在南非布局总部基地,湖南工程机械海外竞争力持续增强;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发布新一代商用磁浮3.0列车,轨道交通装备拓展新领域;
中国电子与华为强强联手推动“两芯一生态”向“鹏腾生态”升级演进,自主可控计算系统领域优势升级……
近年来,长沙工程机械、株洲轨道交通装备、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长沙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等4个产业集群先后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居全国第三、中部第一。
湖南,并不满足于此。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发布,推动4个“国家队”制造业集群加速迈向世界一流。
2023年,湖南系统推进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区域级集群梯度培育,系统编制“4+6”优势产业集群“一图四库一清单”、新增5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总数达8个。
北斗产业发展提速——
扫码解锁一台共享单车,乘客可以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帮助下开启行程;佩戴一枚电子手表,用户可使用双向北斗卫星通讯功能……在第二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上,装载北斗系统的各类设备琳琅满目,让观众大开眼界。越来越多的北斗应用,正在从“天边”走向“身边”。
湖南发挥北斗产业技术重要“策源地”优势,建立北斗产业及北斗规模应用部省联席工作机制,汇聚全省优势资源,集聚上下游企业500余家,加快打造国家单北斗和优先应用示范区。2023年,全省北斗产业产值达到450亿元,同比增长18.4%。
新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动能新优势加速壮大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作为全国率先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省份之一,湖南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铁建重工自主研制的全球直径最大、单体最重、承载最高的整体式盾构机主轴承,打通我国盾构机全产业链自主化“最后一公里”;
瞄准第三代半导体装备前沿技术和产业关键技术,中电科48所的国产离子注入机成功通过产业化考验;
涟钢高锰钢LNG燃料罐填补国内空白,在容器材料领域寻求更低成本的绿色替代材料和更大的效益空间,市场前景广阔……
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我省将更多优势资源倾向先进制造业卡点堵点,推动“大校、大院、大企业”协同创新,持续实施制造业关键产品“揭榜挂帅”项目,创造出多个全国乃至全球之“最”。省工信厅数据显示,48个“揭榜挂帅”项目突破关键技术109项,为解决多个世界、行业难题提供了“湖南方案”。
政府搭台,加快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的转化效率、提高转化成功率。立足高水平自立自强,湖南大力推进规模工业企业创新研发全覆盖活动,不断健全创新平台体系。如在全国率先开展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认定18个省级新材料中试平台,打通技术成果向生产转化的关键环节,促进我省新材料领域技术成果转化与创新发展。
2023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六有”研发机构986家,省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1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60家。目前全省有研发活动的规模工业企业占比达51.59%,全国排名第一。
发挥湖南制造大省和科教大省优势,加快高校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去年,我省建立重点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联系机制,完善应用生态,为产学研合作架起“高速”通道。省工信厅数据披露,工信领域有64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产业化落地,新评定“五首”产品应用186项,实施“产品创新强基”项目106个,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96亿元。
高
“湖南制造”向中高端迈进,产业结构更优、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
2023年12月,湖南石化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投产。从高处俯瞰项目,煤气化、己内酰胺、聚酰胺等58套工程装置通过无数根管道互相打通,串联一体,组成高度集约化的生产基地。高度智能化的中控室内,各装置生产情况一目了然,工作人员不必到现场便可精准把控各生产流程。
“新项目用原来2/3的土地,1/2的排放,实现了产能倍增,从年产30万吨己内酰胺的产能提升至60万吨,预计拉动下游产业链产值1000亿元。”湖南石化己内酰胺部副经理李先华介绍。
一个生动注脚,折射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壮阔全景。2023年,我省加快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齐头并进,产业结构优化取得新进展。
产业链向中高端攀升——
在2023年“潇湘杯”工业设计大赛入围总决赛上,一批经工业设计“二次加工”的产品引发关注。巧妙设计后,这些产品更实用、更美观、更符合消费者使用习惯,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以工业设计为代表的高端化发展方向,正引领我省制造业创造更高附加值。2023年,我省大力推进制造业“三品”和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认定“三品”标杆企业80家,新增3家全国质量标杆、6个全国质量提升典型案例。同时,推动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造升级,新获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7家、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10家。
“湖南智造”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让工业设备“连得上”、让生产流程“看得清”、让质量管理“控得精”,“无人工厂”“透明化生产线”“机器人同事”等智能制造场景在三湘大地随处可见。
2023年以来,我省纵深推进“智赋万企”行动,以建设智能工位、智能制造产线(车间)、智能制造企业为着力点,让千行百业“数字化”武装,让万企千态“智能化”前行。
省工信厅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新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13家、优秀场景42个,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11个,居全国第4、中部第1;新建智能制造企业940家,智能制造产线(车间)1517条、智能工位9785个。新认定湖南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3家、标杆车间47个。
擦亮“湖南制造”绿色底色——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湖南稳妥推进工业领域碳减排,工业经济“含绿量”不断提升。
2023年我省提前2年完成45家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企业搬迁改造,超额完成2023年沿江化工企业搬迁改造目标任务,从根源上解决“化工围江”“化工围城”问题。全年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9.2%,超额完成3%的年度任务。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77家,居全国第4、中部第1,绿色创建综合绩效水平居全国第6。
回顾过去一年,制造业大省湖南扛牢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光荣使命,全省工业和信息化交出可圈可点的答卷。
刚刚召开的湖南省两会,指明新一年的发展方向,确定新的一年的奋斗目标,为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描绘壮阔蓝图。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雷绍业表示,工信系统将不折不扣落实省委全会、省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高地建设标志性工程、强化企业自主创新、深入开展“智赋万企”行动,推动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再上新台阶。
长沙 跃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6位
2023年,长沙聚焦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协同发力,产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跃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6位。
2023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工业税收同比增长8.3%。
一年来,长沙先后获评智能制造二十强城市、新型储能十大城市(榜首)、全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全国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长沙经开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市场化升级新模式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被国务院复制推广。
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比亚迪汽车在长规模过千亿,新增湖南黄金珠宝实业有限公司、三一汽车起重2家百亿企业,全市百亿级企业20家。全市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累计26个,居中部省会城市第1位;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8家,累计达185家。
梯度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省级—国家级—世界级”集群梯次培育体系,累计培育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个,省级集群2个、集群培育对象7个。
加快推进“五好”园区建设。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宁乡经开区上榜2023年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长沙经开区、宁乡高新区连续获评国家五星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浏阳经开区获评2023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最佳园区,金霞经开区获评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园区,雨花经开区跻身2023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天心经开区入选全国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衡阳 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九个月居全省第一
坚持“制造立市”不动摇,衡阳工业经济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2023年,衡阳再度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市。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2%,增速排名全省第一,连续9个月位居全省第一。
突出链群建设,产业能级不断提升。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入围全省“4+6”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名录,并将参加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盐卤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钢管及深加工、智能视听产品产业集群进入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池”;钟表产业集群顺利通过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初赛。
突出企业培育,产业活力不断迸发。制定出台“原地倍增13条”政策,全市179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中,有29家产值增长30%以上、99家税收增长30%以上。其中产值增长50%以上的有17家;税收增长50%以上的有79家。
突出智改数转,产业支撑不断增强。建设5G基站3961个,累计建设10873个,建设数量居全省第二。新建智能制造企业88家、智能制造产线(车间)121个、智能工位784个,目标数完成率均居全省第一;推动1808家企业上平台、10102家企业上云,目标完成率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三。
株洲 制造业税收突破百亿元
2023年,株洲坚持“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工作思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制造名城。全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1%,全年制造业税收突破百亿元、占比超40%,制造业税收增长“第一动力”作用持续彰显。
优质企业数量攀升。全市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5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3个。331厂、株硬集团、时代电气获批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中车株洲所、时代电气、北汽株洲分公司营收分别突破500亿元、200亿元、100亿元。
链群建设再获突破。制定出台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推动轨道交通、中小航空发动机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跃升。醴陵陶瓷产业获批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先进电力电子器件及应用产业入围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了“3个国家级+6个省级”产业集群格局。
“智赋千企”成效明显。全省首家工业软件园建成运营,华为国内首个工业软件云工程应用创新中心落户株洲高新区,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工业互联网分院在株洲落地。
湘潭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居全省第一
2023年,湘潭以“千百十”工程为总抓手,创新实施“三改一扩”行动,连续3年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40%左右,稳居全省第一。
2023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高于全省7.9个百分点,同类市州排名第2。
实施“三改一扩”,发展质效不断增强。支持引导企业技术改造、数字化改造、减排减污绿色低碳化改造、扩产增效,制定出台三年行动方案和专项扶持政策。238个“三改一扩”项目达产达效后,预计新增产值550亿元、税收20亿元。
突出数改赋能,推动智能化升级。数据显示,全市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20.96个,全省排名第三。
推进集聚集群,产业能级加速提升。2023年10条工业优势产业链规工总产值同比增长7.5%,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10个(含13个10亿元以上项目);促成130多个产销协议签约,全市产业整体本地配套率提升2-3个百分点。
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千亿级企业实现零的突破。2023年新增千亿企业1家、百亿企业1家;新增规工企业145家,超额完成省市目标任务。
邵阳 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5家
2023年,邵阳始终将工业稳增长摆在重要位置,持续推进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新增规模工业企业、“智赋万企”“纾困增效”等行动,有力有效促进工业经济平稳提质。2023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二类地区第1位。
企业培育成效明显。全市产值过50亿元以上企业2家,10-50亿元企业23家,过亿企业701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5家,数量超过前5年总和。
链群建设取得突破。全市九大产业链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640亿元,同比增长6.7%,占规模工业总产值87%。新增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个、培育对象2个,全市现有省级产业集群7个,全省排名第2位。
数实融合步伐加快。全市已建成5G基站8901个,总量居全省第4,发展千兆光网13.1万户,建成4个中小型数据中心。企业上云8055家、上平台808家,智能制造企业56家,“智赋万企”行动的智能车间、智能工位完成率居全省第二。
助企纾困效果显著。2023年共解决企业困难问题159个,问题化解率87.4%。国务院清欠摸排化解系统欠款在全省率先实现欠款清零,中小企业账款投诉办理工作居全省第一。
岳阳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
2023年,岳阳紧盯高质量发展目标,工信和信息化发展实现“四个向好”。
工业规模与质量稳步向好。1-12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0家,创历史新高,新增数首次排名全省第一。
产业链条与集群优化向好。汨罗市有色金属循环综合利用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集群“国家队”破零。全市35家沿江化工企业“关搬转改”全面完成,占全省85家整改任务的41.2%,“化工围江”整治工作受到全国推介。
企业服务与实效同步向好。组织成立岳阳市中小企业服务协会,搭建企业融资桥梁,争资争项加大力度;以“动态清零”为目标,依法推进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工作。
产业融合与发展安全向好。聚焦岳阳国防科技工业特色,挖掘培养了一批能产生良好效益的重大项目。没有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常德 连续3年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2023年,常德大力推进创新突破产业突围三年攻坚行动和“六大专项行动”,工业经济保持稳中有进。连续3年进入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
推动园区提质升级。2023年,全市新增1个省级化工园区、1个省级绿色园区、1个省级高新区。全市园区技工贸总收入3294.4亿元,亩均税收20万元,主导产业营收占比72.1%。
推进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聚力打造烟草、先进装备制造、数字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4大千亿产业,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与高技术转化应用4大新兴产业。2023年,八大产业完成产值2727.2亿元。
大力培育优质企业。全市新入规工业企业229家,新获批国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家、99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1个。
开展“智赋万企”行动。全市新建5G基站3224个,千兆光纤网络户数居全省第2位,企业上云8122家、上平台603家,打造智能制造企业75家、智能产线(车间)97 条(个)、智能工位677个。
张家界 规模工业增加值连续5个月保持正增长
2023年,张家界按照“旅游强市、工业强基”部署,全力抓经济运行调度、抓项目招引建设和企业入规,取得阶段性成效。自8月起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连续5个月保持正增长,11月、12月连续2个月当月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一,1-12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
抓牢项目招引建设,发展基础有效夯实。2023年全市工业招商的力度和氛围前所未有。目前全市已签约工业项目51个,其中制造业项目33个、能源项目18个,到位资金23.04亿元,工业发展后劲有效增强。
抓紧“智赋万企”行动,企业梯度培育取得成效。全年推动企业上云2659家、上平台173家,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4家,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家,同比增长40%。新瑞生物成为全市首家产值破5亿元制造业企业,畅想农业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填补了全市空白。
抓好营商环境优化,营造安商稳商良好局面。对标我省稳增长“二十条”,配套出台工业稳增长7条措施,为126家企业兑现937.5万元资金;为50家企业补助资金520万元,用真金白银稳信心、稳预期。创新建设金融超市,平台入驻金融机构18家,收集面对企业的金融机构产品108款,授信2679笔,放款总金额达90.63亿元。
益阳 瞄准制造业高精尖领域打造“一都一谷一极”
2023年,益阳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奋力推动全市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3%,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3.7%,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52家。
打造属于制造业高精尖领域的“一都一谷一极”——用3年时间,将益阳打造成“世界电容器之都”、区域性先进碳基复合材料“碳谷”、中国印制电路板(PCB)“第三极”。数据显示,“一都一谷一极”产业2023年营业收入超400亿元,增长10%。
重点项目支撑有力。深入实施信维高端MLCC、先进碳基复合材料等十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3.4亿元。265个市级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87亿元,三立诚PCB、长天新能源锂电池等131个重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
企业培育量质齐升。新增年产值过10亿元企业12家、过亿元企业58家。制造业领域新获评国省品牌超150个,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绿色工厂7家、绿色工业园区1个。
“智赋万企”走深走实。2023年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近5000家,智能制造企业38家、智能制造生产线50条、智能工位303个。新建和改扩建5G基站1826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达16.7个。
郴州 工业稳增长固基础
2023年,郴州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市工业呈现来势好、大局稳、风气正、干劲足的良好局面。
聚焦工业稳增长固基础。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居全省第2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8.5%,工业技改投资增速14.1%,均居全省前列。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4家。
聚焦“千百十”工程增动力。大力发展千亿产业、百亿企业和十亿项目,全市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产业实现营收1053亿元;规模工业企业营收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66家,其中超过50亿元的6家。全年实施投资额超10亿元以上项目26个。
聚焦“五好”园区强阵地。全市园区新签约、新开工、竣工投产重大项目分别达521个、420个、224个。全市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
聚焦“智赋万企”促融合。全市基本实现城区宽带千兆光网全覆盖,行政村光网覆盖率100%。新建5G基站2845个,总计8664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18.6个。全市实现6012家企业上云、631家企业上平台,打造51家智能制造企业、78条(个)智能制造生产线(车间)、503个智能工位,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永州 吹响“制造强市”冲锋号 集群培育、工业投资挺进全省第一方阵
2023年,永州全力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着力育龙头、增动能、强集群、促转型、优服务,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呈现量质齐增、加速向好局面。
企业培育形成支撑。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6家,新增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94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创历史新高。
产业项目积蓄动能。2023年,全市列入省级产业发展“万千百”重点项目5个,储能项目新建运营7个、在建3个。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22.3%,排全省第2位。新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387个,总投资1031.65亿元。
产业集群初具特色。锚定园区“主特”产业布局持续发力,构建产业集群培育梯度发展体系。新培育5个省级产业集群及培育对象,总数排全省第2位,形成了产业名片。
“智赋万企”提质增效。上云上平台加速推进,全年推动6080家企业“上云”、572家企业“上平台”,新增省“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3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获证企业10家。新认定省智能制造标杆车间2个,打造智能制造企业46家、产线(车间)71条、智能工位458个。
怀化 工业投资增速居全省第一
2023年,怀化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效。1-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8%,连续7个月实现环比正增长;工业投资增长39.9%,高出全省平均31.8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一。
产业链建设强劲有力。聚焦新型显示、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箱包皮具等优势产业,制定产业链发展现状图、全景图和远景图,推行以商招商和以链招商。目前,在谈项目69个,新引进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4个、“湘商回归”项目237个,在建项目91个,已投产项目50个。
产业集聚步伐加快。扎实开展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健全完善亩均效益评价机制,重点打造了洪江区精细化工、靖州茯苓、芷江电子信息、中方桥隧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大力支持怀化国际陆港建设,围绕打造“国际箱包之都”,大力发展箱包皮具产业,仅半年时间吸引企业落地34家、总投资突破30亿元。1至11月,全市产业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71.32%。
企业活力持续增强。全年新增入规工业企业143家,净增122家,完成省定任务的260%。全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8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
娄底 聚力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
2023年,娄底聚力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工业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1至12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5.8%,居全省第7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7%,制造业税收(自然口径)增长2.7%;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7家,总数达到1034家。
产业项目加速集聚。聚焦“材料谷”,突出硅钢主攻方向,年内新增“材料谷”规上企业50家,基本形成300万吨不同牌号全流程的硅钢产能,并延链发展电机、电力变压器和家电等下游产业。
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化电子陶瓷、双峰农机2个产业集群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精品钢材及薄板深加工产业集群入选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娄星工业集中区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等3个集群获批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一县一特色一集群”的产业发展格局。
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16个,院士工作站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合计79个。
“智赋万企”来势较好。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数字化改造率达65%,企业“上云上平台”、智能制造等指标完成率均达200%以上。
湘西州 培育新动能、增添新活力、创造新增量
2023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围绕打造“三区两地”、建设“五个湘西”,全力培育新动能、增添新活力、创造新增量,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链群建设趋势向好。湘西州先后出台酒业、文旅、生物医药等产业专项配套政策,酒业、新材料、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产业呈现集群发展良好态势。
项目建设有力推进。突出抓好酒鬼酒生态文化产业园、FPC产业集群等20个投资过亿元、10亿元的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预计全年完成投资21亿元左右。
企业培育取得新突破。全州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1家,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164%;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58家、专精特新企业3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同比实现倍增。
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全州新建5G基站1425个,完成户外通信管线整治200.3公里,超额完成预期目标;新增企业上云2353家、上平台201家,建设智能制造企业25家、智能制造产线(车间)26个、智能工位157个,均超额完成“智赋万企”年度目标。
绿色转型进展喜人。2023年,全州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0.21%。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供资料,谢卓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