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2月25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抓实“千万工程”,加快建设和美乡村
——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谈之三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黄炜信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特别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就是让各地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学的方法论。

  发轫于20年前的“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其最大特点就是从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小切口入手,改善农村生活水平、带动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大问题,书写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乡村振兴“大文章”。20年光景,“千万工程”从浙江走向全国,在广袤神州落地生根,重塑着更多中国乡村的面貌。

  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如何让“千万工程”成为助力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抓手?“千万工程”经验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长沙望城区茶亭镇大龙村靠近湘江,依托丰富水资源打造路亚基地,吸引着周边多个县市区的垂钓爱好者,倒逼村容村貌提质升级,带动着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醴陵市东富镇东富村依托红色资源,着力打造国防教育实践基地,乡村休闲游叠加国防教育游,来村里游玩、研学的游客越来越多;益阳赫山区兰溪镇光大传统文化,持续举办兰溪双桡龙舟表演赛,已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重镇……实践证明,各地乡镇只要积极发挥优势、探索特色化发展,不仅能收获美丽,还能成就特色产业,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

  人居环境治理,其实质是一种文明理念的重塑,改水、改厕、垃圾治理等不仅需要投入真金白银,也充盈着新旧观念的碰撞。怎样将愿景落地,考验着基层治理的智慧。在望城区靖港镇复胜村虢大湾片区,这里曾经乱坟挡道、污水横流。为了建设美丽屋场,需要迁移120多座祖坟。然而,迁坟动议刚刚传出便遭遇极大阻力。村支两委联动党群理事会成员统一思想,党群理事会成员率先迁坟,再一一登门说动老年党员树立榜样。短短三个月,“没补一分钱,没留下一座坟”,120多座坟统一迁入生态墓地。作为基层治理创新,党群理事会释放出了蕴藏于民的乡村振兴潜力。

  从变靓变美的生态之变,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全面蝶变,“千万工程”让乡村振兴有了更实的抓手、更清晰的路径、更可感的成效,绘制出一幅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期待这样的美丽图景在三湘大地处处可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