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湘江周刊·艺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1月17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主流电影的叙事路径与内容表达

  刘库 彭睿钦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为纪念这一伟大胜利,系列电影《志愿军》第一部——《志愿军:雄兵出击》上映。《志愿军》系列电影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三年的恢宏史诗。作为系列的第一部,《志愿军:雄兵出击》(以下简称《志愿军》)聚焦抗美援朝战争前期决策出征与连战皆胜的故事。电影在紧张激烈的战争氛围中勾勒出人物的生命力,以全景式叙事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与荣光。

  宏大叙事下的信息表达

  要在140分钟内讲述关于朝鲜战争初期的复杂斗争,其信息量之庞大十分考验影片的叙事能力,而《志愿军》以有效的叙事技法娴熟地掌握了叙事节奏与场景氛围。

  影片在情节推进中没有拖泥带水,而是迅速且清晰地呈现了关键节点发生的故事。开篇画面在会议室讨论与我国边境遭到美军肆意轰炸两个时空间跳切,“一静一动”间,观众能感受到抗美援朝战争迫在眉睫,面对已然知道结果的情节,仍然产生了观影期待——何时出兵?

  近年来,爱国主义题材的新主流电影接续登陆院线,如何将此类电影做到形式上耳目一新,内容上“润物无声”,确实是摆在创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志愿军》将每一段故事自然生动地演绎给观众。它“站在观众身边”引领观众走进炮火纷飞的战场,融入人民志愿军战士中间,它会有彭德怀总司令的“你我生在这个时代,牺牲是我们一定要付出的代价。你不付,儿子付,孙子付,我们这辈人,一身血两脚泥,还是我们付吧”;它会有志愿军战士疾行七十公里,途中换装躲避敌军空袭的机智勇敢;它没有神化战场上的英雄人物……

  多维叙事下的主题表达

  《志愿军》与以往抗美援朝题材电影相比,其独特亮点在于影片力图通过多维视角展现抗美援朝战争之艰巨。故事的落点不再是单一的前线战场,有焦灼的大后方,也有暗流涌动的外交会谈。除此之外,影片旁见侧出,对集体英雄主义与小人物的刻画各有亮点,令观众印象深刻。

  归国军工专家吴本正与领导人的激辩,凸显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苏联对我国空中支援请求的拒绝,强调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艰难性与残酷性。在多维叙事下,新中国形象熠熠生辉,更显出其让人热爱、令人崇敬、使人信任的一面。

  作为一部战争片,电影赞扬了令人敬仰的集体英雄主义:118排通信兵拦截敌方炮兵,与敌人血战到底尽数牺牲;“刘秘书”为了抢救机要文件与地图,不幸在敌机轰炸中牺牲。而作为新主流类型电影,《志愿军》也有对于宏大历史背景下小人物的关切:一瞬间失去所有战友而留下创伤的杨三弟;在滇缅抗日战场上留下腿疾,而又义无反顾地进入朝鲜前线的赵安南;在联合国会议中思念朝鲜战场上的父亲与哥哥的李晓。这些小人物的刻画使影片更显真实生动,是影片群像刻画不可或缺的部分。

  历史叙事下的审美表达

  电影《志愿军》在类型叙事方面具备战争片的类型元素,通过恢宏的场景呈现还原了一系列军事行动,将人物情感巧妙地融入由战争情节推动的叙事进程之中,而在以不断牺牲作为剧情推进的过程中,影片又设置了一些补充性喜剧元素,形成了适时的情绪表达与恰当的氛围营造,最终在冲突高潮处形成饱满而强烈的悲壮感与崇高感。

  影片的艺术表达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之下,贴合大众审美进行更为直白的喻示,这也使得《志愿军》的主题传达更为清晰准确。影片中有多次举手示意的特写片段,每一次举手,都代表着团结与坚定、自信与勇敢以及保家卫国的共同信念。另外,影片也囊括了老中青三代演员,演技派与流量型演员并存的阵容为影片提供了表演水平与话题讨论的双重保险。

  历史叙事下的大众审美表达,使得影片在商业性与艺术性上达成了平衡与统一,成为一部雅俗共赏的优秀新主流电影。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