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理论周刊·新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1月02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刻把握精准扶贫重要理念蕴含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核心提示 

  精准扶贫重要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矢志不渝的追求的重要体现。全面学习、深入领会其精髓要义,关键在于深刻把握其蕴含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王礼生

  今年是精准扶贫重要理念提出十周年。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这一重要理念在扎根人民、扎根中国实践、扎根人类减贫事业中,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这一重要理念立意高远、精辟深邃、内涵丰富,全面学习、深入领会其精髓要义,关键在于深刻把握其蕴含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把握好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价值观

  人类思想长河流淌着形形色色的理念、学说、理论、思想,但大浪淘沙始见金,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不能造福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和没有生命力的,唯有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才能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进而才能恒久。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真理,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最重要的就在于坚持把人民性作为其本质属性,把人民立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

  精准扶贫重要理念一经提出,就成为人民乐于接受、主动拥有的理论,空前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磅礴伟力,前提就在于其蕴含着坚定的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从“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到“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从“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搞运动、一阵风,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系列重要论述,旗帜鲜明地树立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导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彰显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价值底色,引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和政治担当。

  深入领悟这一重要理念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价值观,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人民”二字重若千钧的分量和内涵,更加坚定地站稳“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切实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把握好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科学认识论

  认识是打开真理大门的钥匙,推进理论创新、推动事物发展,无不以认识和认识论上的重大突破为重要前提。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物质与精神、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多次反复;改造世界的无穷无尽决定了认识发展的永无止境,这些都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般规律。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前提是精准识贫。什么是贫困?因什么原因致贫?扶贫、脱贫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无疑都是认识论方面的问题。精准扶贫重要理念,正是在系统总结历史、精准判断当下、深邃洞察未来、善于提炼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凝练、升华而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认识到,摆脱贫困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千年夙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必须消灭绝对贫困、带领全体人民共同实现全面小康;充分认识到,广大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为摆脱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在时与势上都为脱贫攻坚创造了有利条件;充分认识到,贫困问题虽然是世界难题,但只要理清发展思路、发挥自身优势、找准突破口,“弱鸟”也能先飞且飞得快和高。也充分认识到,新时代之初,我国贫困问题依然明显存在,经济发展带动减贫效果弱化的情况明显存在,贫困治理困境与贫困固化趋势增强的情况明显存在。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改革改进扶贫方式,必须时不我待抓好脱贫攻坚工作。正是基于上述减贫方面的规律性认识,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强调“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有多深,行动就有多远。深入领悟这一重要理念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科学认识论,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从政治站位上提高认识,从历史纵深中延展认识,从丰富经验中提炼认识,从着眼问题解决中深化认识。

  把握好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科学的理论绝不止于一般意义上的逻辑自洽,不能用于指导实践和不能经受实践检验的理论,逻辑无论如何“天衣无缝”,也不是科学理论。

  精准扶贫重要理念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既是成功指导中国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的基本遵循,又以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接受着人民的检验、时间的检验,赢得了人民的拥护、世界的赞誉,因而是焕发真理光辉的科学理论。这一重要理念强调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可操作性。比如,强调根据致贫原因、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和区位条件等突出差异,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扶贫对策。四川广元市朝天区地处深度贫困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相关部门针对其具体情况探索出了“菜单式”易地扶贫搬迁的脱贫方式,助其成功实现脱贫。热播的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第二集就是“精准施策”,讲述了安徽省霍邱县、河北省张北县、西藏自治区墨脱县等多个地方因地制宜、精准脱贫的动人故事。这一重要理念的实际运用,大大加速了中国减贫脱贫进程,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取得了来之不易、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这份震古烁今的成就,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精准扶贫的成功实践,启示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必须秉承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精准施策、务实管用、落实落细,坚决摒弃“沙滩流水不到头”“雨过地皮湿”等形式主义、表面文章。

  把握好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讲究科学方法是解决问题、达成目标的必要途径。实事求是、矛盾分析、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构成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统筹大局与兼顾差别的统一、整体与局部的统一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应遵循的原则。

  精准扶贫重要理念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在矛盾分析方面,认为“相对贫困、相对落后、相对差距将长期存在”,绝对贫困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党中央为此列出时间表,立足我国所处发展阶段,科学把握国家发展全局和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把消除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列为脱贫攻坚战的重点,体现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辩证统一的科学工作方法。在坚持实事求是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手榴弹炸跳蚤不行”“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张家长、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不搞一刀切,切切实实地调查研究,实实在在摸准情况,扎扎实实找出“病根”,才能充分运用“靶向治疗”,拔除“穷根”。在内因和外因的矛盾关系处理上,强调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2015年11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要求摆脱意识和精神的贫困,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紧密结合,纠偏“等靠要”,激活“内生动力”。此外,精准扶贫重要理念还蕴含了其他许多丰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比如强调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构建大扶贫格局,强调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等,多角度展现了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等,为未来解决相对贫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及其他工作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精准扶贫重要理念,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怎么干;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解决“桥或船”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时代绽放出的新智慧,对于进一步提升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进而提升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把握好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大同”情怀

  解决无产阶级的贫困现状、实现包括无产阶级在内的所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追求人类解放,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最终目标。

  精准扶贫重要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矢志不渝的追求的重要体现。在精准扶贫重要理念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不仅让我国农村近亿人口摆脱贫困,而且积极开展国际减贫合作,履行减贫国际责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做世界减贫事业的有力推动者,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有力地驳斥了中国共产党是“独善其身”的政党的错误言论,有力地驳斥了一些人担心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像个别强国一样,也不愿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从而会使世界陷入危机四伏的“金德尔伯格陷阱”的错误言论。

  大同社会、自由人的联合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三者高度契合,身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时代,把握好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大同”情怀,广大党员干部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胸怀天下、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构建更加美好的世界。

  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理念蕴含的科学价值观、认识论、实践观、方法论、“世界大同”情怀,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各有侧重,并非截然分开。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才能深刻把握这一重要理念蕴含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在进行新的伟大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动这一重要理念创新发展,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作者系湖南日报社编辑委员会委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