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1月02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南湘江新区聚焦“关键小事”,持续办好教育民生实事,破解“上学难”“择校热”——
岳麓山下“好上学”“上好学”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晗

  “排队接送孩子,再也不怕日晒雨淋,孩子进出校园也更安全了。”近段时间,湖南湘江新区麓谷岳兴小学校门口,有了一个“家长等候区”:500平方米的校前广场,缓解了校园周边交通拥堵、活动空间不足等问题,赢得师生和家长点赞。

  “家长等候区”,是湘江新区聚焦“关键小事”、持续办好教育民生实事的缩影。湘江新区坚持把教育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加大投入、扩充学位供给、优化教师队伍、集团化办学等,推动优质教育均衡发展。

  “岳麓山下好上学、岳麓山下上好学”的教育品牌,深入人心。

  学校建在“家门口”,新增学位3.2万个

  湘江新区作为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也是全省第一人口大区,目前直属区人口超过210万,其中青年人占主体。随着“新居民”持续流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也逐年递增,今年预计净增2.2万人。

  去年“三区合一”以来,湘江新区坚持教育工作优先发展,聚焦学位规划不足、学校建设进度与城市开发速度不匹配所导致的学位供需矛盾,真诚回应群众的“急难愁盼”。

  湘江新区教育局副局长雷云飞介绍,为应对迅速扩张的优质学位需求,新区在用地上优先规划、财力上优先投入,高标准规划、设计、建设,扎实推动一系列教育民生工程实施,力争建好学生、老师、家长满意的学校。今年,全区教育经费投入同比增长近40%,其中一半以上用于学校建设。

  在规划上,充分考虑交通、环境、公用设施等要素,确保学校布局在最合适的位置、最方便学生入学的区域。今年建成投用的长郡麓谷中学、周南梅溪湖映日学校等中小学,以及江山帝景、保利海德等幼儿园,均依小区而建,真正把学校建在“家门口”。

  今秋开学前,湘江新区通过校园建设“6·30”攻坚行动,推动15所新建公办中小学、4所改扩建学校、8所公办幼儿园投入使用,扩充公办学校学位3.2万个,占长沙市学位扩充量的50%左右,缓解了区域内梅溪湖、洋湖等重点片区的学位供需矛盾。

  “考虑人口流入和开放生育等因素,学校建设按照‘满足实际、适当超前’原则,通过增加容积率、适当预留普通教室等方式,让学校等学生。”雷云飞表示,新建学校均在规划指标基础上设置了约20%的预留教室,并通过“教育组团”,用好的教育品牌和教育资源吸引投资,让人民群众在湘江新区安居乐业。

  “好上学”“上好学”,城乡齐步走

  既要“好上学”,也要“上好学”。

  雅礼洋湖英才学校“一校两址”,通过共享雅礼集团教育资源,“小初高”全学段、贯通式育才;雷锋新城实验小学挂牌湘江新区·科大讯飞智慧教育实践研究基地,40多间智慧教室成为“最育人”的学习场所;岳麓区第一小学和莲花镇桐木小学的“专递课堂”上,孩子们通过一块屏幕,实现城乡学校学科教学精准对接……在湘江新区,越来越多这样的学校“特色”出圈。

  湘江新区着力“外引内育”,打造优质教育品牌,深化集团化办学,提升校联体效能,不断促进教育一体化、均衡化发展。据统计,通过持续深化长郡、雅礼等教育品牌“传帮带”,湘江新区目前合作办学学校达到34所,在校学生占全区学生总数的37.1%。同时,麓谷、博才、一小等本土品牌也不断擦亮,滨江、梅溪湖、洋湖等“十大教育组团”加速形成。

  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因素,也是“择校热”的症结所在。湘江新区通过新聘、转聘、加强研训、定向招考等多种方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今年共招聘引进、择优转聘教师2800名,有效充实了城乡师资力量。

  特色校园遍布,智慧课堂规模化应用,校联体赋能乡村教育……这是湘江新区推进教育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带来的可喜变化,市民获得感、满意度也大为提升。

  “我们的目标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湘江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宋晶表示,将进一步夯实现代化教育基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好上学、上好学”的需求,以高质量教育支撑高质量发展。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