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湘江周刊·湘韵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同世界 共北斗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0月27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间救援故事的网络新书写
——简评流浪的军刀《逆火救援》

  马季

  近年来,在抗灾抢险、紧急救援、公共安全等领域,民间救援的力量渐成气候,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安全的重要保障。流浪的军刀近作《逆火救援》继续在民间救援题材发力,讲述了以一群退伍军人为主力的瀚海救援队经历洪水、沉船、山火、荒岛、溶洞、极地等一系列险情,克服敌对势力,在官方力量的支持下走向专业化,不断发展壮大的拼搏故事。

  《逆火救援》聚焦民间公益救援题材,落笔于专业的人和事,是一部兼具阅读“障碍感”和“沉浸感”的小说。“障碍感”来源于文本中大量的装备术语和救援行话:船舷、绞盘、配重、云台、DRT系统、岩棚、虹吸效应、二次伤害……专业术语不是作者故意“炫技”,而是行业文所应有的专业含量。在“障碍感”之外,小说凭借一幕幕出色的场面描写营造现场亲历感,由此带给读者一种阅读的“沉浸感”。流浪的军刀从自己及战友从业的真实经历出发,将个体的生命历程和实践经验熔铸于故事之中,赋予情节极高的可信度和人物的“硬汉”风格。

  其次,小说对极端地理、天气条件下的紧张危急情形和受困人的绝望心境予以了深度还原,视觉和心理的双重叠合所营造的代入感,令读者浸淫其中。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小说的“沉浸感”之源是故事中的救人英雄们在艰难险阻面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救援进行到底的雄心与实力。这种根植于中国人骨子里的坚韧、道义与温情,从现实空间渗透到精神世界,直逼灵魂,证明文学的永恒在场。

  救援队伍工作不易,那是一副副血肉之躯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这群人在公众视野里有着共同的名字——平凡英雄。因此,瀚海救援队的所有成员乃至曾经每一个为救援事业发声出力的个体都可以是主角:默默付出的“兽医”韦闻,搜救万金油“小江湖”,素质过硬的吴海洋,团队“姐大”姜珊,迷途知返的欧阳镔。流浪的军刀在文中对每个团队成员都进行充分展现,形成“主角团”式的人物群像塑造效果。面对险情,个人在具备专业素质的同时还要扬长避短与团队合作,成功营救才是硬道理。

  小说不仅写出了一群因热爱而聚的“最可爱的人”,还体察到了民间救援行业的困难和艰难现状。“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救援组织更是如此。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不说救助他人,团队自身都将寸步难行。小说中的瀚海救援队就面临着这一尴尬情形。该团队是吴海洋舅舅吴老板投资建立,有情怀的成分,但他毕竟是商人,因此一到紧要关头便扬言散伙,好似西游团队的猪八戒。除韦闻兼有副业之外,其他人都是“为爱发电”。另外一个是组织资质及社会信任度问题。在我国,消防救援事业是政府主导,职业人员有行政编制,是不折不扣的正规军。作为政府重要辅助力量的民间救援队则因其专业性、合法性等原因相对缺乏社会认同。尤其故事中好心营救反吃官司、深陷舆情风波两个桥段的设计值得我们深思。民间公益救援本是奉献爱心的善举,个人不可为自己利益编排碰瓷,令抱薪者心寒。救援组织自身也应积极落实制度化、专业化建设,成为助力人民美好生活的公益铁军。

  《逆火救援》中的人物以“平凡英雄”的形象拨动民间救援组织的命运齿轮,展现了新时代人们守望相助的人道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响应了网络文学现实题材书写的时代召唤。流浪的军刀有志将个人的救援经验上升为小说艺术以飨读者,使受众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也学到了救生知识技能,是网络文学发挥文学“轻骑兵”功能快速介入当下的有力见证,也是文学工作者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作者系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研究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