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理论周刊·新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9月21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乡情“撬动”本土人才宝库

  谭双辉

  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将为我省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提供有力的人才与智力支撑。

  湖南自古就有“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美誉,近代以来更是留下了“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的佳话。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科教资源更加丰富。现在,全省在校学生1460万余人,总规模位居全国第7位、中部第2位,学前教育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高出全国1.53个、2.6个、2.8个百分点……本籍本土人才,是一个巨大的人才宝库。但这个宝库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以益阳为例,每年考取本科人数约11000人,但4年后返乡就业的人数约3成。即使除去继续深造的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才留待招引。反哺家乡、回报桑梓,是镌刻在湖湘儿女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针对湖南籍在外优秀人才,应打好“乡情牌”、提高“引才力”,从而撬动“回流潮”,助力家乡发展。

  盘清“家底”,建立人才库。本籍在外优秀人才是一支重要的人才队伍,有乡情作纽带,能加大招才引智工作的成功率。要认真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的要求,形成党组织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要充分动员各方力量充分发掘本籍在外人才,通过各级党组织摸排、辖区高校广泛联系校友、驻外招商招才站挖掘等方式,对户籍在本地、在本地出生或成长以及曾在本地工作生活的“老熟人”等在外优秀人才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及时建立本籍在外人才信息库,做到“家底清”。

  多走“亲戚”,深化老乡情。俗话说“亲戚不走不亲”,摸清了“家底”,还要常走动、常联系。建立完善“全过程”跟踪机制,自上而下分层分类联系服务,做到党员干部与人才及其人才在乡近亲属联络服务“一对一”。充分利用春节返乡、宗族要事等重要节点以电话问候、上门拜访等形式增进与本籍在外优秀人才感情。分区域开展乡情恳谈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建议、组织参观考察、进行项目推介,激发在外优秀人才回报家乡内生动力和热情。人才、招商等部门应定期外出对本籍在外人才登门拜访,展现党委、政府求贤若渴、广纳贤才的真诚。探索开展“柔性引才”新模式,在不改变与原单位关系的前提下,支持用人单位通过顾问指导、短期兼职、项目合作、候鸟服务等方式,吸引本籍在外人才向本地重点领域和产业集聚,推进实现“双向奔赴、开花结果”。

  讲好故事,引领“回流潮”。探索地区人才品牌引进之路,将本籍在外人才当成企业的潜在顾客分析,精心制作、用情制作引才品牌名称、引才宣传片、引才文案,更好地输出乡愁文化,提升本籍在外人才对家乡的关注力、吸引力。在媒体定期开辟引才品牌冠名的专栏,做到及时、到位、高效发布阶段性人才新闻,对回流人才落户住房、薪资补贴、体制机制、服务保障等进行报道。挖掘典型新乡贤,讲好新乡贤回归故事,在文化氛围、城市特色等方面做足文章,增强本籍在外人才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推动引才工作不断提质升级。拓展宣传面,创新宣传手段和形式,大力发挥微信、微博、快手、抖音等短视频传播渠道作用,注册与引才品牌同名的视频号,在宣传手段上形成质的突破。

  (作者单位:益阳市机构编制事务中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