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朱永华
中秋国庆长假将至,旅游出行将迎来新一轮高峰。重要的事情不妨提早说:安全问题要上心。
交通运输、景区管理和消防安全是假期旅游安全的三个主战场。对此,各个“线口”要打好提前量,把“功课”做实。交通部门既要尽量释放运力,更需充分考量各个环节的安全;景区尤其要控制好承载量,防止拥挤、踩踏等安全事故发生,对大型游乐设施和特种游乐设备进行专项检测;消防部门要强化值班值守,在旅游景区等人流密集区域,前置消防救援力量。
安全防范,应力保万无一失。主管部门必须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谨慎。例如在防火方面,尽管消防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以往核心景区还是偶有火灾发生。一些文物古建筑的旅游景区,因为建筑的耐火等级偏低,人流量增大,火灾荷载也随之增大,部分景区内饭店、居民客栈、副食品商店等各类营业性场所数量过多,电炉、电水壶等大功率电器设备大量存在,游客吸烟的情况也会增多,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火灾事故。
需要“加码”提醒的是:近年来,自驾探险、溯溪徒步、“野生网红景点打卡”等新型游玩方式盛行,这类“野游”脱离传统景区管理范畴,未经开发、也无人运营管理,很多景点的风险未经排查,存在不少安全隐患。“网红”“博主”们在进行景点推荐时,为了流量,突出新、奇、险来吸引游客,却很少考虑到游客本身的安全问题。同时,因为这些景点不收门票,一到节假日就会吸引很多游客前往。今年7月,长沙市民一家五口到浏阳市沿溪镇溯溪,遭遇降雨致水量暴涨,2人不幸发生意外。8月,新化县西河镇,一游客在一处名为粗石雾峡的地方游玩时,不慎从十多米高的峭壁摔下坠亡。两起事故的共同点是,事发地非正规景点,无人运营,没有监管设施和人员——血的教训必须汲取。
针对去“野生”景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相应措施应提前到位:平台应该加强监督能力,提高筛选的技术水平,将不合规的景点视频筛选掉;游客应当储备基本的辨别意识和安全自救意识;旅游部门对没有开发的景区应安排合适的监管手段。
出游之路千万条,安全总是第一条。长假中,可以尽情愉悦和休憩,但决不能因为一时的放松和大意而乱了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