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解龙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与主要特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键在于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提升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系统性与协同性。
牢固树立系统性思维理念
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厚植现代化新湖南建设的绿色底色、壮大生态竞争力,须着重增强绿色发展的系统性力量与系统性成效。
以系统性思维强化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促进机制。我省必须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绿色化、低碳化发展进程,促进各种相关规划、法律制度、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的功能系统集成,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等环节构建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强大机制。
以系统性思维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绿色低碳转型。以绿色化、低碳化作为打造先进制造业的目标任务与竞争优势,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积极引导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继续抓好落后产能淘汰,巩固绿色发展成果,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快速发展与多链带动,支撑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当前,应加快湖南先进制造业绿色化、低碳化转型,以实现产业发展的高端带动与绿色带动的协同共进;大力培育壮大绿色低碳新兴产业,进一步以数字化技术赋能工业节能管理、以绿色低碳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提升绿色竞争力、生态竞争力,实现智能化与绿色化交相辉映。
协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事关全局和长远,是推动美丽湖南建设的重要举措。
提升节能降碳扩绿的全面性与协同性。对标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促进“十大行动”协同有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在全社会形成节约优先、节约光荣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积极壮大绿色环保产业,以绿色环保低碳为主旋律推进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有效减轻环境污染与碳排放物的影响。
构建高水平新型能源系统。针对我省能源保障能力不充分不稳定的现实,高水平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新型电力系统。稳步推进煤电“三改联动”,推动风电、光伏高质量发展,加快“宁电入湘”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优化电力运行调度等,加强能源储备体系建设,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能源发展体系与稳定机制,确保能源安全。
坚持走科技降碳之路。制定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编制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采用“揭榜挂帅”机制,开展低碳零碳负碳和储能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的前沿技术攻关,建设一批节能降碳和新能源技术产品研发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将绿色低碳科技纳入“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创建之中。
全面提升绿色低碳竞争力
尽管目前国内外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但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子不能变,要将绿色化低碳化作为突破困境、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增强绿色低碳发展的集群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产业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拥有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2022年11月,我省就有4个产业集群进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绿色低碳发展集群力量进一步彰显。
增强各类园区的绿色低碳发展能力。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经成为很多地区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的核心区域。我省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应以重要园区为重点,将国家级和省级园区的潜能激发出来,推广园区能源梯级利用等节能低碳技术,推动湖南壮大先进制造业、巩固实体经济根基、壮大绿色低碳发展竞争力。同时应建设好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发挥其国家“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引领作用。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助推产业转型。绿色化、低碳化是高品质生态环境的基本内容。应以高品质生态环境助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调整优化,助推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绿色低碳建筑、绿色低碳交通、绿色低碳城市、绿色低碳金融等,助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绿色消费普及等,在全社会吹响绿色低碳发展集结号,激发出绿色低碳发展的创新力,推动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成为时尚、主流。
(作者系长沙理工大学教授,湖南省绿色经济研究基地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