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湘江周刊·艺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8月1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入画入梦见情深

  憨湘云醉眠芍药(旅顺博物馆藏)

  石头记大观园全景(旅顺博物馆藏)

  颜雨欣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古往今来被无数文化名人视为文化瑰宝。但文字无形,笔墨存影。画家们纷纷挥毫翰墨丹青,描摹下自己眼中的大观园,以《红楼梦》为题材的画作不断涌现。其中孙温、孙允谟所绘全本《红楼梦》便广受美誉,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赞其为“红楼瑰宝”。近期,清孙温、孙允谟绘《红楼梦》画册展在长沙博物馆开幕,我们得以藉由一幅幅画作,进入怀金悼玉的红楼一梦。

  重现人间的红楼画

  红楼画自清末出现,不断发展多样。嘉庆、道光年间,仕女画蔚然成风,其中改琦所绘《红楼图咏》与费丹旭所绘《十二金钗仕女图册》是这一时期红楼画中的经典。到了近现代,戴敦邦、华三川、王叔晖、刘旦宅等画家所绘《红楼梦》系列画作都颇为人称道。

  他们的画作从强调人物鲜明性格与故事精彩剧情,到关注画面氛围营造,再到彰显情绪的画面表达。绘画风格或细密纤巧,或疏秀轻灵,或艳丽优美,引领了不同时代人们对红楼画的审美趋向。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孙温、孙允谟所绘全本《红楼梦》一直游离在主流视野之外。人们更多关注于版刻插画和改琦、费丹旭、钱惠安等画家的多幅、单幅红楼画作,又或者是民间关于《红楼梦》的信笺、年画、壁画等绘画作品。以至于二孙的画作在博物馆中沉寂多年,直到2004年的国家博物馆展出才一朝天下闻。

  二孙所绘的这套画作曾隐没在仓库中三十年之久无人问津。上世纪50年代末,旅顺博物馆从新疆出土了一批重量级国宝,而后这批国宝被调拨到北京故宫博物院与上海博物馆。作为补偿,这两家博物馆也调拨了一批文物赠与旅顺博物馆,孙温、孙允谟所绘《红楼梦》便在其中。画册自1959年来到旅顺博物馆便一直封存在仓库中,直到三十年后的一次仓库清理时,原馆长刘广堂看到这套画册,它才重现在世人面前,而它在此之前的流转情况仍无从考证。

  勾画精微的红楼世界

  二孙的画作何以一出世便惊艳世人?“精细”与“全景空间”是其颇为人称道的特点。

  与同时期红楼画相比,二孙画册故事情节最为详尽,打破了《红楼梦》原作的章回顺序,情节性强。画册画面上出现的诸多“画中画(书)”便是精细的体现。

  在第二十二回薛宝钗生日宴会的情节中,画中右侧绘有卷轴画《麻姑献寿图》,左侧则绘有《松鹤图》,中间隔扇则绘上《松芝图》。这些画作都蕴含祝寿的寓意,应和了祝寿情节的氛围。而在第十七回贾政携众人游园的情节中,画面中的“画中书”便是写有“名园绿水环修竹,古调清风入碧松”的书法楹联,暗含着对园林清幽环境的描摹。而这些情景细节在曹雪芹的原作中并未详细提及,皆为孙温根据小说情境而补充创作。

  画内房屋的匾额、楹联、书画的内容甚至是题款、年款等细节都被精细地描摹出来,渲染氛围、丰富情节的同时向观者传达着当时的社会风俗,大量画中画也更加凸显出贾府家境地位的优渥。

  除“画中画”外,画面中精心描绘的文玩摆件、屋内陈设、盆景花卉、社会礼俗等细节也不断丰富着图像叙事。

  《红楼梦》小说中描写了多件婚事,二孙的绘本便详尽地描摹出了婚事的场景与礼俗。在宝玉宝钗婚礼的画面中,宝钗乘“八抬大轿”而来,供桌前有“傧相”喝礼,左侧是鼓乐吹奏的乐队,侍从举着的喜字宫灯表明是在夜间办礼。这些都与清朝满族娶亲的传统相契合,绘本中多处婚丧场景的描绘也为研究明清时期婚丧礼制提供了图像资料。

  二孙以繁复精细的工笔重彩勾画出红楼世界的精微,又以全景空间的塑造连缀起微妙的细节。

  不同于以往红楼画以人物为中心的形制,二孙《红楼梦》绘本画面场景较宏大,以全景式构图较完整地表现小说中的人物、建筑、景观等元素。

  “清虚观会出行”画面中孙温便以全景描绘了出行场景。画面右端荣国府门前车马纷纷,人头攒动,贾府一众人员准备前往清虚观。画面的左端则是贾府外街市上簇拥的人群。贾府出行的浩荡与街市人群的喧闹被刻画在同一幅画中,画面不再聚焦于某一处情景,而是以贾府门前及周边街巷的全貌展现了出行场景的声势浩荡。

  绘本通过场景的塑造将情节融会于一个想象空间,这种对于“空间”的运用,同样也被呈现在了此次长沙博物馆“孙温、孙允谟绘《红楼梦》画册展”的布局中。

  游走在红楼梦境

  此次画展的展馆布局便是以大观园为基础设计,整个展览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通灵石慕红尘美”“大观园聚皇亲贵”“繁华胜景终有尽”“高楼倾时万艳悲”。每一单元都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情节,尽可能地展现红楼梦120回小说的主要内容。每幅画的下方都附有相应的情节解释,帮助观众理解画的内容。观展便是从入园到出园的过程,牵引着观众的思绪在每一个画面呈现的红楼梦境中游走。

  除了红楼梦画册的内容展陈外,画展还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对画作进行数字化呈现。展厅中间设有雅昌文化集团打造的“红楼幻境”沉浸式数字展,播放经过数字化处理的绘本动画。动画赋予了红楼人物一颦一笑的动态,从宝黛初遇到黛玉焚稿,让观众在声光影的包裹中浸入宝黛痴嗔纠葛的爱情。

  画展入口的导览屏使用数字交互技术展现了每一个人物的关系图谱,让观众清晰直观地了解红楼梦上百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纠葛。

  缓步在展馆中,面若秋月的贾宝玉、弱柳扶风的林黛玉、眼如水杏的薛宝钗、顾盼神飞的贾探春……一众红楼人物和笙歌宴饮的大观园景象都在孙温、孙允谟的画笔下立体又生动地浮现。读《红楼梦》时堆叠在脑海中的一回回情节在眼前铺陈成精细回环的画卷,书中横竖撇捺的文字被线条勾勒成了具象图画,人物变得更加鲜活可感。

  一切都生动得像一场真实的梦,在这场梦境中,每个观看者都进入画卷中成为故事的旁观者,品味人物的喜怒嗔痴。在这里,红楼梦不再是凝固的文字,而是具体可感的楼宇、珍馐、笙歌宴饮、一颦一笑、举手投足。

  历史的风尘湮没了一切,我们离曹雪芹的时代已然远去,但画笔替当时的画家们留下了观察与想象的延伸,在曲折的线条、晕染的色彩里,我们看见了文字真空处,那个更靠近原真的、精细繁盛的红楼梦。

  直到几个世纪后的今天,仍然有人在重新描绘着留存在大家想象中的、代表东方美学的大观园。红楼画也不仅是《红楼梦》文学作品的附属产品,而是作为红楼梦文化的一部分,调动起我们的另一层感官,更深入地品味与感悟这部文学瑰宝。于是《红楼梦》便在一次次的描摹、刻画中传递、延续,得以永恒与新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