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义生
我认识肖舞颇有些年头了,至少在十五年以上吧。作为经常在各种文艺活动场合都能见着的年轻人,他虽然话不多,但还是能够让人感觉到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无限热爱。他在长沙晚报社工作,“干”的是新闻记者,“搞”的是文艺评论。他最初主要写舞蹈评论,后来写音乐评论、戏剧评论等等,笔耕不辍、成果不断。肖舞的音乐评论紧贴我省音乐创作实践,讲真话,敢批评,体现了青年批评工作者的锐气和才气。
第一,紧随时代步伐、关注时代主题、聚焦主流创作,显示出作者的艺术境界与视界。近年来的中国乐坛潮流翻滚、风云激荡,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正是需要音乐评论加以正确引导的关键时候。可是对于诸如明星互撕、粉丝作“梗”这样的事件,有些音乐评论者要不借机炒作,要不身不由己被“卷入”,音乐评论的公信力受到极大损害。肖舞则不然。他为《湘江飞出一首歌》《苗寨的故事》《奔驰在祖国大地上》等“唱响脱贫攻坚的主旋律”大声叫好,为《人民的战役》《勇往直前》《背》等战“疫”歌曲擂鼓助阵,为《信仰》《天职》《心路》等“正能量”歌曲尽情点赞,为歌剧电影《白毛女》、组歌《秋收起义》、抗战新歌《老兵》等“红色歌曲”心甘情愿站台等等,他思考的是“主旋律歌曲如何‘破圈’而行,唱响新时代强音”,焦虑的是“新时代歌曲创作生态的八大失衡现象”……由此可见,作为评论者,他实实在在地超越了“小时代”,心系“国之大者”,他的视界是宏阔的、他的境界是高远的。
第二,扎根湖南本土、发掘优秀作品、发现优秀作家,显示出作者的审美追求与情怀。不管是论老歌剧《赖宁》还是新歌《你莫走》,不管是说老人余开基、尹晓星、殷景阳还是新人廖建中、陈珂,不管是评《三湘四水》还是《追梦星城》《千年武冈》,肖舞的目光总是聚焦在湖湘大地上,没有离开过父老乡亲的脸庞,他从中努力去发现挖掘有才华的艺术家和不俗的艺术表现,从而去为他们鼓与呼、阐与释、议和论,从而尽到一个湖湘文艺评论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然而他又不因为是熟人、朋友,甚或长辈亲戚而放弃他的原则、降低他的标准。他的思想、艺术、价值评判标尺始终如一。他留在大家心中的不失为一个诚恳而又满怀乡土情结的评论人。
第三,融理性和感性于一体,汇鉴赏和评论于一文,显示出作者的勤奋和坚守。肖舞的评论确实没有太过高深的理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评论就不“可爱”。他往往是从作品本身出发,通过自己的艺术感受与文本意蕴“恍兮惚兮,神与物游”,再融合自己的经验学识进去,从而得出属于他自己的判断,然后比较准确地表达出来,形成他音乐评论的“独特性”。因为他有文学、艺术、管理等多个学科专业的知识积累和编辑、记者、评论的工作经验,特别是还有舞台表演专业的训练和实践,所以他的评论是以“吾手写吾心”“吾口说吾手”见长,既有感性的体验又有理论的归结,既有鉴赏又有判断。他在坚持写作评论的同时,还坚持音乐创作、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比翼而飞。他有多首歌曲在中国音协《歌曲》杂志及电视台、学习强国等平台刊播,入选中央音乐学院全国青少年展演教材并获奖,且多次为贫困山区学校义务创作校歌。
迄今,肖舞在《舞蹈》《中国艺术报》等报刊发表音乐、舞蹈评论文章100多篇,已出版个人评论集《乐舞散论》《艺坛漫笔》《乐舞论谭》,担任《湖南当代音乐史》《青春旋律——中国当代校园歌舞作品选》等书的副主编,策划、组织橘洲音乐讲堂等音乐类公益活动近20场。
肖舞是勤勉的,也颇多收获。希望他“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文艺评论领域争取新的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