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海文
长篇报告文学《教育之光》,多维再现了岳阳市十六中学从教育之痛到教育之思,从教育之变到教育之光的阵痛、改革与传奇。
在价值多元、思潮纷扰的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期盼主流价值的倡导引领,渴望崇高师德的本真回归。《教育之光》深度、生动地映照了教育工作就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恪守师德、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更是一个社会的文明底线。
作品树立了一系列典型人物形象。一是树立了夏忠育校长“长跑运动员”的形象。夏忠育责无旁贷地做好了领跑、助跑和陪跑工作,他全程引导与陪伴了师生们的成长成才。二是树立了一批典型人物群像。作品中勾勒了何军、曾水清、方明明、李春丽、陈新莲等一大批老师立德树人、曲线育人的点滴细节,闪耀着教师职业道德的迷人光辉。师德闪耀,爱的力量温暖人心。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潮流中,教师如何成为勇立潮头的追逐者、践行者、坚守者与改革者,该作品作出了铿锵的回答。
仔细探究这部作品,以下四个方面的鲜明特点可圈可点:
一是情感真挚。文以情生,情因物感。写作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意境的构筑是写作美学的恒久法则。文章既是个体对世界的应答,又是与内心深处另一个自己的交流,是生命依然活着的另一种证词。“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文心雕龙》)。”文章是有空间秩序的,一是可感的文辞空间,二是抽象的意味空间。作者巧妙地将心理感觉和视觉联想转化成可感的文辞空间和意味空间。
二是内容丰富。作品集中展现了夏忠育校长的教育情结与职业操守。收录的篇目既有对教育群像的生动描写,又有对现实社会的冷峻思考;既有对基础教育的冷静反思,又有对文化艺术的人文观照。
三是体例科学。从隐私表达到公共书写,从个人情感的宣泄到公共话语权的争夺和博弈,作品突破了个人情感经历、心路历程简单记录的写作模式,找到了自我情感与普遍情感的交切点与重合点。
四是立意深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作品始终体现出了富有哲学观点和终极人文关怀的特征。整部作品,没有写作技巧的高调炫耀,没有文学意境的刻意构筑,也没有唯美语言的矫情表达,有的只是生活的质感、生命的哲思,有的只是对教育工作者责任与担当的客观表达,有的只是精神的传承和力量的接续。在句读之间,自然流露出强烈的感情,在朴实的语句中跳跃着生活的质素,在熟悉的语境中带给我们的是持续性的精神震撼。
写作是对现实的调整,是对现实人生的折射,也是对人生的超越。该作品让现实的细节图景和非现实的启示沛然涌现,淡定而从容地避开车马喧嚣,在心中修篱种菊,这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教育之光》,尹红芳、官学荣 著,湘潭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