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朱永华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原动力。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是我国文化建设历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吹响了中国文化迈向新征程的集结号——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守正而显中华文化之浩然正气。五千多年从未断流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既有着无数灿烂的文化瑰宝,也充溢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这次座谈会旗帜鲜明地强调我们党形成的共识:“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这高规格的座谈会,是一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郑重的“正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存在高度的契合性,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更有理由为当代中国人大力弘扬。“第二个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从而使我们更加坚定文化自信,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创新而显中华文化之昂扬锐气。文化既是历史的积淀,也在社会实践中吐故纳新。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其中充溢着代表生产力发展、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积极因子,必然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催生出朝气蓬勃的东方文化。
创新文化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不仅如此,还要遵循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来有着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化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势必秉持开放包容,吸纳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从而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日出东方,其道大光。中华民族已经走上了近可丈量的复兴之路,中华文化必将放射出闪耀世界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