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湘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11月2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河蝶变

  潘文

  每次去小河,我都很兴奋。如今的小河,向人们展现的是一幅幅充满活力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小河是偏僻山区,我在那儿长大。十年前的小河,虽是世外桃源,但信息不通,交通不便,终究与外界隔绝。年轻一代读书、打工、外嫁,慢慢离开家乡,只留有老人和孩子的乡村变得格外清寂。小河乡的很多村,乌石、皇碑都曾是省级贫困村。 

  我喜欢山村田野。在城市生活的人,就像停靠在港口的船舶,表面繁荣而内心孤立。但在乡野,他们就像天上的鹰,看似孤独,实则自由洒脱。小河人也知道这样。他们爱家乡,不愿背井离乡,但终抵不住生活的柴米油盐,拗不过命运安排的生活轨迹。他们辗转于各城市,从一个街角到另一个街角,艰难创业。他们想回家,但又不敢。他们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生活的困窘。 

  忽然有一天,亮锃锃的油砂路从高速路口一直钻到了山沟沟里,去往小河的车多起来了。扶贫干部来了,乡干部和村干部也在村里转着,苦思冥想着。

  在小河,最富有的就是美得让人窒息的原乡之景。村民守着山乡的秀雅和拙朴,自然与纯真,过着自给自足的惬意生活,日复一日。山村有山村的过法,但终究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或许,还能寻找出更有特色和意义的活法呢? 

  于是,栽种百合、葵花,吸引城里人来乡村赏花;种植蔬果,让外面的人来体验采摘;打造红色旧址、活字印刷非遗馆、鱼鳞坝、云上小店、艺术街、星河天文台、清溪山房……这些年来,一个个旅游打卡地,如同璀璨的珍珠,在青山碧水间熠熠生辉。种粮,喂养鸭和黑山羊,培养画师……小河的农民手里有了实实在在的、足以支撑他们美好日子的能力和技术。 

  我们在青山绿水间行走,如画般的景致让人目不暇接。弯弯绕绕的油砂路时而进入郁郁葱葱的树林,时而又从山坡上窜了出来,游弋于宽阔的田垄间,偶尔它还要到清澈的溪河边溜达一会儿。我们跟随着它,任它弯来绕去。

  沿路村民的庭院,也成了独特的风景。栋栋楼房美丽雅致,屋里屋外拾掇得干干净净。老人在院子里晒太阳,小孩追追跑跑,一切都安然闲适。在另一个村,我们被一户带小庭院的房子吸引着。房屋不大,土砖砌的墙,竹片围成的栅栏上爬满了牵牛花。栅栏围着的小院摆满了花花草草,玫红的三角梅在墙角开得热热闹闹。 

  新河村的村干部告诉我们,这是前几年才脱贫的王林家。这户人家十多年前还是一贫如洗,父亲生病在床,母亲有腿疾。几亩薄田难以养家糊口,高额的医药费总是让他捉襟见肘。山清水秀的家乡没有能够让王林过上安心的日子。后来,扶贫干部来了。他们给王林送来小鸭和养鸭技术。几年的功夫,勤奋的王林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对美好生活如此向往的,又何尝只是养鸭能手?小河乡的干部告诉我们,这十年来,小河的人们渐渐有了双艺术翅膀,他们也梦想着遨游艺术的殿堂。 

  小河有很多画室,有很多农民画师,早些年我便知道。在这十年里,小河乡整合产业扶贫资金,吸引文化商客,把农民画的项目引进来。画室,留住了很多外出打工的人——在家门口,他们就能有一份稳稳当当的工作。这个画室,带动了4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刚开始,他们更多是把画画当成养家糊口的生计。但是几年来,很多画师把自己的心也投进去了。画画成为了他们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了他们的寄托和生活的方向。 

  我们去的画室,在油砂路蜿蜒到森林深处的一个休憩点。既是去画室,也是行于画廊之间。那些画师,正心无旁骛地泼墨挥毫。他们的眼里闪烁着光芒,那正是内心充盈的一种折射。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