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世民
在写作界,像潘刚强这样潜心几十年,为一条追赶太阳的河流“立传”的,恐怕不是太多。《汨罗江,一条追赶太阳的河流》,像是一部报告文学集,又像是一本散文或诗歌集。在快餐文学的今天,要静下心来去读一本书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可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读起来却有一种轻松愉悦。
我和潘刚强都是平江县人,都是喝着汨罗江水长大的,虽然年龄相差有十来岁,但因为热爱文学,我们相识,他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好友。潘刚强差不多花费了三十年时间研究汨罗江,从心出发,倾心书写。先前著有《蓝墨水的上游》《汨罗江人文密码》,现又出版了《汨罗江,一条追赶太阳的河流》,这三本专著写的都是汨罗江的人文地理。这种坚持,这种情怀,是值得任何一位文学爱好者敬仰的。
汨罗江,在辽阔的中国版图上,无论是从宽度、长度、深度,都无法与一些大的江河相比较。但汨罗江却有任何江河都很难比拟的历史文化底蕴。汨罗江,因屈原、杜甫、黄庭坚等众多诗人的吟唱,充满了诗的灵动和崇高,是众多文化学者的精神归宿和灵感来源。
在潘刚强的新书中,有他的现场采访、影像拍摄、水文勘查、史志考究等研究成果,全流域、广视角打捞民间记忆碎片。从渊源考证到山水志、风土记,那些似曾相识而又悄然消逝的民风习俗,还有那些曾经光辉灿烂的地理标志等。时空、故事、人物都灵动起来。可以说这是融合历史性、文学性的好书。
《汨罗江,一条追赶太阳的河流》是湖南省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共26万余字,收录现场照片132张、经典诗词99首、景观对联56副、方志史料36例。
潘刚强在创作这部书时,我也应该算是有幸的见证者。2019年中央电视台十频道《中国影像方志》到平江拍摄了汨罗江,整整二十天,我全程陪同、协调、保障他们在平江的拍摄工作。潘刚强是他们的特邀嘉宾,多次出镜为他们介绍汨罗江。一说起汨罗江的话题,大家就会想起潘刚强。比如中央电视台拍摄的《汨罗江畔》《舌尖上的中国3·宴》《国乐的侧脸·离骚》等专题片,都有潘刚强的身影。
我们常说“先做人,后做事”“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潘刚强就属于这一类型人。他不会开车,又远在岳阳市政协工作,为了写好汨罗江,工作之余,只能坐大巴到各地采访。采访过程中总是非常“谦逊”,听取意见虚怀若谷,在一本又一本笔记记录着,提炼主题,萃取素材。
在他的新书中,无论是题材选取或意境营构,始终都抓住恢宏壮阔的历史主旋律,为当代社会描绘出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比如他在寻找汨水源的过程,先查清同治年间《平江县·地理志》,再翻阅明嘉靖年间《宁州志》,包括江西省水利厅编定的《江西河湖大典》等史料,数次到黄龙山实地察看,才弄清古老的“水”实则就是汨水正源,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新发现。
他将黄龙村、黄龙寺、黄庭坚正式纳入汨罗江正源,那么,汨罗江下游汨罗有屈原,中游平江有杜甫,上游修水有黄公,从诗祖、诗圣到诗宗一脉传承。
全书既保持了历史人物真实经历的原貌,又在具体的细节上加以生动描绘;既有对历史大背景的客观叙述,又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
《汨罗江,一条追赶太阳的河流》是一本集史料性、思想性、文学性于一体的好书。好书的标准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读者的认可。好看,有深度,能引起读者的思考,给人以启发。《汨罗江,一条追赶太阳的河流》的背后,是作者花费了三十年时间全身心投入付出的成果,他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历史的刻度和人文的温度。
(《汨罗江,一条追赶太阳的河流》,潘刚强著,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