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湘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11月1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所认识的苏炜

  孙康宜

  苏炜是1997年春季开始到我们系里(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教书的。多年来我一直很佩服苏炜,尤其他最近又荣获耶鲁大学的理查德·布鲁海德最佳教学奖,所以打从心底我为他感到骄傲。

  我佩服苏炜,因为他不但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同时也是个少有的模范老师。我之所以称他为“模范老师”,并非仅指他在教学上所付出的那种不寻常的精力,更重要的是,他是以爱心来教育学生的。在他的一篇文章里,苏炜曾把自己作为老师的心情比成“秋心”:“秋天,是一种老师的心情,也是一种父亲的心情。学生来了,去了,聚了,散了;树叶绿了,红了,开花了,结实了,我们,也就渐渐步上人生的秋季了……但是,秋收冬藏的日子,同时也是昭示来年的日子……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文化生命在另一个生命里的延续吧。”

  苏炜对教学所持的这种“秋心”可以说是由种种师德凝聚成的一颗热心,其中既有教学的耐心和责任心,也有他对与他交往的很多人都常有的关心和爱心。凡跟他选过课的学生,大多能感受到苏炜这种爱教书、更爱结交学生的特殊情怀。许多耶鲁学生都说,他们因为选了“苏老师”的中文课而“爱上了中文”,甚至改变了他们的学业选择和生命情调。此外,苏炜还自动给学生们开设课外书法课,并且来者不拒,令学生们感激万分。

  5月初,当苏炜得奖的消息刚传下来,全体师生一致感到由衷的喜乐。其中系里的另一位杰出高级讲师周雨先生也在给我的来信中称赞苏炜:他是我平生所见最有献身精神的老师。他对学生总是无私地奉献精力和时间,难怪学生们都爱他。

  此外,系里另一位高级讲师康正果先生,也同时赋诗祝贺:耶鲁同事苏炜获优秀教学奖日,有蝴蝶飞止,久留不去,拍照出示微信朋友圈。赋诗祝贺:

  蝶来人正喜,春去树常青。

  非做庄周梦,光天化日灵。

  阿苍热泪眼,动辄欲盈眶。

  岁月熬磨久,甘泉回味长。

  就我所知,苏炜曾“捧着一颗心”阅读一位中国作家的文章;他曾被郑振铎冒着生命危险去保存民族典籍的热情感动得“泪水湿润了”眼眶;他也为另一位中国作家的回忆文章“动容落泪”。又,苏炜平生最喜欢晚清诗人龚自珍,特别欣赏他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境,但却没有龚自珍那种“空山徙倚倦游身”的落寞之感。

  就因为苏炜拥有一颗赤子之心,所以他充满了好奇心,而他的日常生活也就有了无穷无尽的乐趣。他每天都在努力深入了解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文化传统。他甚至努力向他的耶鲁学生们学习,苏炜从他的美国学生身上读到了西方人的单纯、质朴和诚实。

  值得欣慰的是,多年来苏炜花在学生方面的精力并没有白费。他的许多学生都已“开花了,结实了。”其中一个最显著的例子就是他的学生温侯廷。温侯廷的中文程度好得令人惊讶,而且他原来就有英文写作“天才”之誉。温侯廷目前执教于杜克—昆山大学,而年纪轻轻的他,早已成了一名优秀的翻译家。去年他刚出版了翻译苏炜《迷谷》一书的英译本,最近又完成了诗人欧阳江河的诗集英译。此外,温侯廷的作品早已发表在美一些著名杂志上,其前途未可限量。不用说,苏炜对他学生的非凡成就感到十分欣慰。

  必须提到的是,《听大雪落满耶鲁》收集了不少苏炜本人在耶鲁教学的各种心得和乐趣。其中文章之生动、语言之富吸引力,令我想起美国作家彼得·赫斯乐的一本名著《河城》。彼得·赫斯乐在该书中描写了他到四川教中国学生学习英文的种种经验,书刚一出版就得到《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文学副刊》等报刊的好评。著名作家哈金也极力赞赏该书,说彼得·赫斯乐的书“坦白、热情、极富洞察力”。苏炜的文章,虽篇幅较短,但也同样写得“坦白、热情”和富有“洞察力”。更让人感到鼓舞的是,苏炜和彼得·赫斯乐都同样透过他们的语言教学改变了学生们的“生命”。我尤其欣赏苏炜的这句话:“进入一门语言,就是进入另一条生命的河流。”这正好是对苏炜本人教学及生命体验的最佳阐释。

  我衷心盼望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也能以充满“坦白、热情”和富有“洞察力”的心怀读出苏炜的“生命”体验。

  (《听大雪落满耶鲁》,苏炜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